人大重阳网 人大重阳在2018绿金委年会上发布两项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重阳在2018绿金委年会上发布两项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8-04-24 作者: 曹明弟 

2018年4月21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在京举行。本次年会上,作为绿金委秘书处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两项成果:《2018绿色金融发展智库报告》和《“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丛书。

本文刊于4月23日“人大生态金融”微信公号。


2018年4月21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在京举行。本次年会上,作为绿金委秘书处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两项成果:《2018绿色金融发展智库报告》和《“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丛书。


一、《2018绿色金融发展智库报告》


《2018绿色金融发展智库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教授代表课题组进行成果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


蓝虹教授在发言中说,《2018绿色金融发展智库报告》的研究团队是一个环保与金融相结合的团队,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北京环境交易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等机构以及各类专家。


蓝虹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提到,2017年绿色金融发展的“三大亮点”,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绿色金融的地方试点,这个重要意义在于它立刻显现出绿色金融供给端与需求端联动发展的强烈需求,试点代表着供给与需求的共同推进,这里涉及到陈雨露副行长发表的推动绿色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讲话中,构建的“两端、五体、一库”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第二大亮点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7年4季度)》的发布对于整个绿色信贷的大发展,释放了货币政策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的强烈信号,并且因为整个绿色信贷占绿色金融资金需求的资金供给的95%以上,因此人民银行在开展2017年第三季度宏观审慎评估(MPA)时,将绿色金融作为一项评估指标,纳入“信贷政策执行情况”项下进行评估;第三大亮点便是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


蓝虹教授也提到存在的问题,2017年我国绿色金融新增资金需求为2.186万亿,但2017年我国新增绿色信贷余额仅为0.94万亿,而绿色信贷占绿色金融余额总额度的90%以上,年度资金缺口高达一万亿元以上,所以,2018年急需继续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否则资金缺口的累积额度会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绿色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丛书


《“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丛书由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翟永平博士代表发布,这个系列包括两个研究成果,分别是《“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标尺》和《“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成本与绿色收益核算》。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翟永平


翟永平博士首先谈到研究团队的“多学科”特点,合作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亚洲开发银行、昆山杜克大学、清华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创绿研究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丝路基金等,是包括来自智库、大学、政府机构以及企业界在内的多方背景的研究团队。


翟永平博士提到,这两本书的研究要回答三个问题:用怎样的量化方法和绿色评级机制界定绿色,绿色是什么样的标尺,并建立了一整套的量化的方法,评估项目的绿色程度,绿还是不绿?绿到什么程度?据此把绿色项目划为4级,银行投资也要根据这个评估,这构成《“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标尺》的主要内容;研究在界定绿色标准以后,怎样核算绿色成本和收益,以及绿色收益和成本如何来分担和分享,这两个问题构成《“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成本与绿色收益核算》的主要内容。


翟永平博士说,下一步的工作是研究绿色效益、绿色收益、绿色成本核算的第三方认证方法,保证绿色评估的真实性和持续性;制定绿色效益评估、绿色成本和收益核算指南,自上而下的推动方法的实施;并推动成果在“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试点应用,如丝路基金、中巴公司投资的项目,推动成果的应用和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成果应用方面沟通、交流。(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