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3月2日新华网、观察者网、中国网等网站。
为了调查与研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本着长期以来“脚底板下做学问”的治学态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设计访谈提纲及调查问卷,在2018年春节期间利用全院同事返乡过年的机会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回收问卷近1000份,涉及到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个地市。
节后,我们就回收的912位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分析。他们当中约18%为60岁以上老年人,27%为45-59岁中年人,30%为30-44岁青年人,16%为18-29岁青少年,9%为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本次调研包括了刚刚过去的2017年百姓生活的变化、群众最关切的热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问题。由于研究院的同事大多来自城镇,未能覆盖广大乡村,但由于调查接触地区广、信息量大、样本足够,可以说,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真实的一个侧面。
图1:2018年春节访谈人口分布特征
通过对问卷数据结果的整理、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消费、教育、环境、出行、住房、投资这六方面社会民生领域正在发生“相变”,把握和分析这六个方面“相变期”的微观要素,有助于我们去认知和把握“全面小康决胜期”的诸多新特征。
一、消费:“高科技下乡”折射基层崛起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巨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年人均GDP为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在上个世纪,二十几万的桑塔纳和几万元的台式电脑在城市居民眼中的奢侈品,在乡村地区更是不可想象。不过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汽车、电脑等所谓的“奢侈品”以更为迅猛的方式彻底改变着农村的生活方式。
根据调查数据,各年龄段的受访者77%认为过去一年收入上升,72%认为生活水平提升。课题组成员在走访期间,感受最深的就是收入的提高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普及。
图2:收入状况分布图
在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各种家电和汽车已经是家家必备的日常用品,在乡村道路上甚至看到了平衡车与无人机。年纪稍长的乡亲们感慨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对传统生活的改变与塑造,而年轻人则紧跟着高科技的潮流。
图3:生活水平状况分布图
从2007年的“家电下乡”到今天的“电商下乡”,京东、淘宝等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乡镇地区迅速广泛普及,网购成为了了居民日常的重要部分。“电商下乡”大潮加速了农村支付形态的变迁,农村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用户的大幅增加。
图4:电子支付手段利用状况分布图
在城市移动支付成为常态之时,以微信、支付宝为主的电子支付方式在乡镇地区被广泛应用,无论老少都开始习惯于用移动支付来发红包、缴费、买菜等。电子支付方式让人们体验着高效、便利、平等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经济产业的转型和消费模式的转化。
图5:对医保和养老金满意度状况分布图
不仅如此,乡镇上的居民对于如今逐步完善的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障系统都很满意,访谈中21.5%和34.5%的居民均对医保和养老保障表示了非常满意和满意“花手里的钱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曾经担心的“看病贵”、“养老”等问题也在逐渐改善。
正是由于有了不断完善的医疗和养老系统作为保障,在人民收入提高与科技产品成本降低的双向作用下,我国基层呈现出在新的生活图景。
二、教育:归国潮反映求学心态巨变
本次返乡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受访对象中,有出国留学或移民意愿及经历的人仍是少数,占总人数10.79%。在曾经、正在或打算出国留学群体中,本科生仍是主力军,但有更多高中生加入了留学生群体,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未来留学教育发展低龄化的新趋势。
图6:出国留学和移民状况分布图
课题组成员与受访对象交谈时了解到,越来越多国内高校与海外名校广泛开展联合培养、学分学位互认、访问学者等合作,尤其是本科阶段,出国留学机会与过去相比大大增加。除传统留学热门目的地美、欧、日、澳外,更多年轻人愿意去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更广阔的世界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图7:留学生毕业去向意愿统计
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另一突出现象是,越来越多留学生倾向于选择学成归国,体现了中国教育理念的变迁和年轻人心态的转变。早年间,留学生赴海外求学更多希望通过留学获得在国外长期工作或移民机会;但现在,拓展国际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学习先进知识,为回国就业提升自我竞争力成为留学主要目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升,学生出国求学越来越回归完善、提升自我的教育本质。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家庭来说,海外教育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寄托,而更多只是增加人力资本竞争力的手段。
三、环境:“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年,超过93%的受访者表示,雾霾是大家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全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受访对象中,11个省认为本地环境状况正在变好的人数超过了50%。
图8:认为本地环境状况在变好的人数比例分布表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北京、河北、山西和甘肃等地,去年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各省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例如:推动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大力减少电力行业本地排放,完成工业和供暖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强化环保执法部门督查问责机制等。事实证明,上述举措的有效实施让“蓝天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图9:社会居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分布状况表
在可预期的将来,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将会依然突出,因此,巩固雾霾治理成果仍任重道远。2018,我国仍将继续全面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机动车排放低碳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等工作,同时加强区域内雾霾防治协调联动,完善监测网络和调查评估机制,努力让环境质量状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四、出行:“自由行”表明走向世界更深
我们整理了返乡调研问卷并整理出旅游情况数据,如图10所示。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国旅游人数占未出国旅游人数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
图10:出国旅游状况分布图
经过面对面的问话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在未出国旅游的人中,已经有约一半的人计划出国。当询问是选择跟团旅游或者自由行时,这计划出国旅行的人中几乎全部选择自由行。同样的,在已经出国旅游的人中,自由行的比重也处于约四分之三的比例,“自由行”已经成为潮流。这背后折射了国人旅游行为结构的巨大转型,也意味着中国人将从更深的维度拥抱和走向世界。
人们之所以选择自由行,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也跟人们不再满足于旅行社安排的固定路线有关。可以说,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人们可以方便发表旅游心得以及景点、酒店的评价,对其他的游客具有引导作用,人们已经很方便的利用互联网自行规划行程、预订机票和酒店,手机支付以及相关应用也领先世界。
另外,人们在旅游期间,花费也有了变化。以前很多的中国人在一些景点往往走马观花,更多的精力放在购物上面,通过这次调查也发现,人们开始更多的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深入享受异国风情以及享用异国美食。比如调查中显示,受访者在日本的旅游中,将对该国一些具有浓郁唐朝风格的建筑感受很深,这反过来也促使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五、住房:改善型需求已成购房主流
随着城镇化进程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居住建筑也由平房换为楼房。在这样的刚性需求之下,房产逐渐作为一种可被炒作的资产成为社会热点议题。如今人民对于房产的需求开始发生变化,本次返乡调研数据显示,炒房话题已经逐渐成为远去的声音,“房子是用来住的”已经深入人心,对于改善型住宅的讨论日益成为老百姓关注的话题。
根据课题组成员春节返乡调查期间访谈交流所了解到的情况,在受访对象中,2017年出手买房者整体上比率不高,而投资房产的人数则更少。同时,绝大多数被调研者表达了对于购买改善型住宅的兴趣,根据统计显示这一比例达到了55%。
图11:改善型购房状况分布图
根据课题组成员调研了解到,购买改善型住房的被调查者大多数是因为已经生了二胎或者计划生二胎的家庭,“二胎经济”开始逐步释放政策红利。本次返乡调研问卷也专门设置了关于二胎的问题。针对适孕年龄的家庭展开了调查。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计划生二胎的比例达到了47.7%,接近半数水平。
图12:生二胎状况分布图
结合我国城镇居民75%左右的住房自有率以及房价销量下滑、价格整体下来看,可以说,“炒房时代”逐渐远去,“向往改善型住宅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六、财产:专业机构成为居民投资首选
由调查问卷和询问调查中,我们整理出人们对于证券投资、理财方面的数据,发现随着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投资理财的观念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型储蓄存款,到多元化投资理念的确立,充分说明了人民开始逐渐深入地了解金融,并开始选择专业机构为人民币资产保驾护航。
图13:地区投资方式状况分布表
由于此次调研的区域不同,课题组成员根据数据整理出地区投资方式分布图。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人民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地区被调研群众中约有20%的群众参与证券投资。根据比例,安徽参与度最高。根据区域的不同,人们的投资偏好也有所不同,从数据中看,甘肃地区人民更倾向股票或基金的投资,江西地区人民的投资倾向更为均衡。整体来看,人们对股票或基金的投资比例更高。
在于群众的交谈中,课题组成员发现,无论是投身资本市场中的人,还是处于观望的人都对机构投资接受度变高,并且表示如果监管体制完善,机构信誉度高的话,十分乐意将自己手中的闲钱交予这些机构投资者进行管理。我们分析,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展和交易复杂程度的提高,进行股票投资的参与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对于投资者专业水平和理性程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同时,国际间的经济、金融影响加剧,个人投资者更难适应现在的投资环境。由个人投资者转为机构投资者更符合人民投资理念的转变,即注重价值投资,题材投资。投资者从个人向机构转型,投资环境将更为理性,也是成熟市场的体现。此外,股市波动性将降低,财富管理市场也会向成熟发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个人投资者比重依旧很大,这种转变一定是漫长的过程。换一个角度看,中国股市中的个人投资者资源丰富,机构应与个人形成双赢的局面,使得个人主动自愿参与机构投资。机构只有建立起强烈的信托责任,成熟的投资理念,深入的投资研究,稳定的投资收益,才能让个人投资者放心,以较高且稳定的投资收益回报投资者,投资者才放心将资金交予机构管理。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春节返乡实地调研课题组
课题执笔人:王文、贾晋京、卞永祖、刘典、关照宇、姚乐、陈治衡;
课题组成员:胡海滨、杨清清、庄雪娇、陈晓晨、贺飔、陈晨晨、曹明弟、刘英、杨婷婷、王敏、程诚、杨云涛、刘建平、杨福鼎、刘亚洁、程阳、展腾、任巍、邵建华、何亚新、左悦、刘玉书、武音璇、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