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靳诺:未来五年,必须增强中国青年的五种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靳诺:未来五年,必须增强中国青年的五种力量

发布时间:2021-05-27 作者: 靳诺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周一,我们齐聚一堂,举行“十四五规划与中国青年”研讨会。

靳诺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理事长,本文刊发于2021年5月11日中国网。


尊敬的陆克文先生,


尊敬的图尔克先生,


尊敬的张燕玲女士,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周一,我们齐聚一堂,举行“十四五规划与中国青年”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出席此次会议,特别是即将与我校优秀青年学生展开深入交流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青年工作,党的队伍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党的事业始终洋溢着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青春气质。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面向正在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十四五规划与中国青年”这个话题开展深入研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帮助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既体现时代感,也很有现实意义。


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几点感受。


第一,要实现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必须增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人的思想不可能处在真空状态,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一定会占领。“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实现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必须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以符合青年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把创新理论的内在逻辑讲清楚,把党和国家的主张传递给青年,不断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唤起青年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筑牢青年共同成长的思想根基。


第二,要实现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必须增强对青年的事业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无限美好,要在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要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为青年一代干事创业、追梦圆梦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发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引领青年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强青年一代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的行动自觉。


第三,要实现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必须增强对青年的组织凝聚力。群众组织力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一个政党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把青年有效组织起来,才能更好地凝聚青年意志、汇聚青年力量。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为党团结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重要职责,要适应当代青年分布多元、流动性强的特点,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健全动员机制。要关注当代青年获得感与焦虑感同在、传统与现代观念并存、理性与非理性思想表达方式交织的特点,在走近青年、深入青年过程中发挥组织的政治吸纳功能,不断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精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画像”,加强对不同青年群体的联系、引导、管理,把青年社会组织凝聚起来,共同描绘青年团结奋斗的同心圆。


第四,要实现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必须增强对青年的政策服务力。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需要我们在关键节点上“拉一把”“扶上马”“送一程”。 2017年我国正式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青年发展“十年”规划,也是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把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贯彻“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拿出关心青年成长、促进青年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形成有利于青年发展的工作格局、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不断增强青年的获得感,让青年感受到温暖关怀,更好地争取青年、赢得青年。


第五,要实现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必须增强青年的全球胜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关注全球和人类共同命运,超越文化差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和支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青年是播种友谊的使者,是友好关系的建设者,是深化合作的推动者。拓宽青年发展的国际舞台,发挥青年在国际交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国际互信基础从青年抓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要求。一会,陆克文先生、图尔克先生还要和我们的青年学生代表开展交流,这就是拓展青年国际视野,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优秀人才的很好的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贺词中指出,建立一个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地球,是包括全球青年在内的每个人都要重视和担当的责任。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在青年研究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传统。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智库,长期以来在推动青年研究、青年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校依托团委建设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高质量青年工作。特别是疫情期间,围绕青年群体重要问题,向有关部门持续报送调研报告,多篇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今后,中国人民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青年研究的引领者、青年政策的建言者、青年朋友的同行者,为中国青年与十四五规划共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助力,为新时代青年发展凝聚力量、贡献智慧。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对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和帮助!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