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迎峰会第四讲:40国宣讲归来看‘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迎峰会第四讲:40国宣讲归来看‘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7-05-11 作者: 人大重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新型智库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实地调研,坚持从实践中获得真理。三年多来,人大重阳学者走访40多国,积年累月行走在探索“一带一路”的求实之路上。中国学者的身体力行引领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新时代也助力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响亮发声。

  2017年5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系列讲座第88期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热系列讲座第三场在京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分享他在“一带一路”沿线四十国宣讲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王文向听众分享了他在“一带一路”沿线40国宣讲中的三点感受。王文认为,中国学者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和发展,而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施行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智识和中国学者的大受欢迎则正是中国软实力增强的重要象征。

 

 

  王文就“40国宣讲归来看‘一带一路’”的主题发表演讲

 

  王文强调,“一带一路”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学问,对于包括人大重阳在内的众多智库而言,用脚步去丈量是解读“一带一路”的最好方法。“一带一路”研究应该更注重实体考察和案例分析,“一带一路”应该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学问。


  王文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中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到中国仅仅在某些特定层面上走完了西方国家三四百年的现代化之路,就中国当前的实际影响力而言,还远远不足与欧美等国相媲美。“一带一路”的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对于“一带一路”的审视也应当更具建设性、厚重性和长期性,我们关于“一带一路”的认知必须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最后王文就听众提出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一带一路”面临的潜在风险等问题作出了点评和解答,王文强调有关各方应当更加注重加强“一带一路”知识储备,抢抓机遇,趋利避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人大重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预热系列讲座旨在从专业视角解读“一带一路”倡议,面向社会公众传播“一带一路”的重要内涵与历史意义。5月11日,由北京大学互联互通研究中心柯银斌高级研究员主讲的预热系列讲座第五场将在人大重阳举行。(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