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3 作者: 王文
2016年12月11日下午,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励学讲堂”第五期在南京大学圣达楼321室召开,这次的嘉宾和主题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王文老师为到场的众多师生带来了题为“特朗普现象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的主题演讲,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祁玲玲老师主持了会议。
2016年12月11日下午,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励学讲堂”第五期在南京大学圣达楼321室召开,这次的嘉宾和主题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王文教授为到场的众多师生带来了题为“特朗普现象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的主题演讲,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祁玲玲老师主持了会议。
王文在多年的考察和研究中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并结合自己在美国工作研究的亲身经历,对特朗普当选及其深层原因和多方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演讲首先从这次美国大选出现的种种异象说起,王文认为,这次大选和近年频发的“黑天鹅事件”的结果值得中国社会科学界深思,社会科学要反思自身在资料收集和研究方法上过度依赖英文材料的问题,应当超越英文材料的局限,树立本土意识、独立意识。
由此,王文引出了他在多年调研各地中的观点,即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上,“尽信书不如无书”,实地调查中得到的直观体会和感知有时比纯粹的文献与信息资料收集所产生的结论更为真实,正如他先前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量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只处于后西方殖民时代知识生产链的末端。”
其次,王文指出中国的社会舆论应当反思自己对特朗普的看法。他认为近期中国社会对特朗普的舆论出现了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11月9日特朗普赢得大选之后,社会舆论普遍看衰特朗普和美国的将来发展,而第二次是在12月2日特朗普与蔡英文通话之后,国内舆论急剧转向,开始担忧中美关系走向彻底破裂;中国的社会舆论过于脆弱和敏感,应当树立起战略自信,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最终的结果都取决于自身的发展。
之后,王文就自身在美国长期的调研经历,对大选之后的美国政治走向做出了自己独到、细致的见解:
其一是美国政治精英现在处于一种高度情绪化的氛围中,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心理疗伤期”;
其二是美国政策将会或多或少地被一批新兴非主流精英和极端右翼影响,他们伴随着大选的“异象”而出现,并可能导致舆论的乱象。特朗普的政策多大程度上被他们左右取决于美国政府自身为此付出的代价;
其三便是特朗普个人的不确定性,王文认为在外界看来的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他为了表现其独特性而做的。而他既缺乏可靠的政治精英的支持又被赋予政策创新的期待,因此他的外交政策很可能会以试探为主。
而就如何预判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局势变化,王文列出了五个热点问题:
首先是朝核问题,随着朴槿惠的下台,金正恩可能会有所动作以表明朝鲜力量在这一区域的存在,届时美国政府很可能对此有强硬表现并要求中国为此负责;
其次是台湾问题,特朗普政府或许会以对台军售和提高外交层级的方式挑起台海争端;
第三则表现在金融、投资和贸易问题上,根据特朗普选前的计划,美国将会继续保持加息政策,并通过降税来吸引海外资产的回流,同时指控中国为“汇率操控国”来对中国施压;
而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多半会以提高军售和制造紧张局势的方法以缓解相互矛盾的国内政策;
最后是人权和藏独、疆独的问题,特朗普会见“五股势力”成员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并且应当意识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逼迫中国与其进行交易。
至此,王文就未来的中美关系主轴定下了基调:试探和交易将成为2017年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而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王文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自身不能乱,中美关系彻底“翻盘”的可能性不大,美国也不能承受局势崩盘的代价,所以国人需要建立起适度的战略自信;而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作为霸权国,其打压和遏制崛起国中国的行为是历史常态,虽然特朗普的上台或许是偶然,但是其政策惯性是必然的,中美会有一段“不打不相识”的博弈期,对此,他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预测在将来会出现许多对中国有益的现象。
而利于中国现象的出现还需要中美之间的互动和重新了解,一方面两国之间应排除小动作式的干扰,尽快安排元首会见;另一方面,中国学者也要主动塑造美国人的“中国观”,深化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交往。
王文总结道:虽然由于特朗普的高度不确定性,中美之间存在着摩擦升级的危险,但是这些危险也提供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契机,即在2017年的新磨合期之后,中美关系可能会升格为一个更高的交流。我们应当有足够的战略自信面对不可预测的特朗普,更要稳住阵脚,毕竟时间站在中国这边。
最后,王文又就在座师生提到的一些问题作了简明而深刻的回答。会议结束后,全场师生对王文教授独到的见解、演讲和回答报以热烈掌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