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120期】可持续性:中国财政分权的“最优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动态  /  

【120期】可持续性:中国财政分权的“最优模式”

发布时间:2015-03-27 作者: 贾俊雪 

财政分权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 以“放 权让利”为核心特点的财政分权改革在激励我国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纵向财政失衡加剧也带来了地方政府行为扭曲 , 制约着我国经济的 转型升级。如何确立中国财政分权的“最优模式”?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教授,贾俊雪。


  财政分权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 以“放 权让利”为核心特点的财政分权改革在激励我国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纵向财政失衡加剧也带来了地方政府行为扭曲 , 制约着我国经济的 转型升级。如何确立中国财政分权的“最优模式”? 3 月 25 日,人大重阳系列 讲座之“对话人大名教授”,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贾俊雪,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化改革的实践特点,以地方政府行为为核心、以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为主线,探究经济新常态下财政体制改革路径和财政政策转型。

  财政分权模式基本框架


  构建中国财政分权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行为。该 体系要能够对中国财政分权化改革的经济影响给出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价,特别是具有逻辑一致性的解释。这是构建中国财政分权的理论框架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要求。


  正式建立这个理论框架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典型事实:第一,回顾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两种政府与市场关系,也就是有两种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分界线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期之前,大体上是低收、低支、低债的行 为模式,当然是动态的。中期以后,我们大体上形成的是高支、高收、高债的行 为模式。所以,形成了两种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也就意味着是两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