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115期】全球化的纠错机制:社会主义中国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动态  /  

【115期】全球化的纠错机制:社会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5-01-09 作者: 王义桅 

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这是国内外不少人的质疑。西方舆论将中国描绘为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等,冷嘲热讽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 义;中国国内学者如刘志勤也称,中国社会连社会主义的“三保”特征——保就业、 保养老、保存款,现在都不保了,何谈社会主义?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这是国内外不少人的质疑。西方舆论将中国描绘为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等,冷嘲热讽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 义;中国国内学者如刘志勤也称,中国社会连社会主义的“三保”特征——保就业、 保养老、保存款,现在都不保了,何谈社会主义?


  看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还得将社会主义中国化。否则,人们从社会主义本本出发,而非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出发,评判中国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就很少质疑中国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化,才能消除对中国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质疑。


  一、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毕竟是西方人,马克思主义完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但是 中国的发展和我们的时代超越了西方,超越了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从社会科 学领域扬弃西方,人文、自然科学领域的超越仍有待完成,核心问题是知识层面的 普世价值与文化层面的多样性关系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完成对西方一 方面的包容,而如何对待“正统西方”,“中国特色”并未完成。进一步说,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只是知识层面,社会主义中国化才是文化层面。


  其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做出了明确回答。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 3 卷,373 页,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为什么还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异。要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发展为社会主义中国化新阶段,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挑战。(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