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47期:巴塞尔协议III改革、风险管理挑战和中国应对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  /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47期:巴塞尔协议III改革、风险管理挑战和中国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8-09-17 作者: 人大重阳 

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问题的特殊性前者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导致风险管理缺乏原动力;二是过度依赖抵押担保的惰性风险管理;三是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相背离。后者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资本主导,资本观念淡薄,资本作用被系统性低估;二是缺乏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为内部资本管理和外部资本监管提供有效的市场化平台支撑。


核心提示


1. 巴塞尔协议三十年发展阶段划分不仅可以根据其基本版本划分为巴I(1988—2004)、巴II(2004—2010)、2010年巴III(2010—2017)和2017年巴III(2017—)四个阶段,而且可以根据其协议基本理念和方法划分为标准化监管模型阶段(1988—1996)、鼓励内部模型使用阶段(1996—2017)和限制内模使用阶段(2017—)。由此可以看出,巴塞尔协议经过1996年修订参与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之后的二十年鼓励内部模型发展阶段,到2017年末巴III终版出台,已经发生了重大方向性调整,进入了限制内部模型使用阶段。


2. 巴塞尔协议三十年演变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变与不变”。变化主要表现在资本充足比例公式的分母风险加权资产(RWA)计量方法、分子合格监管资本内涵和资本充足比例要求三个方面。不变主要表现在追求的金融安全和公平竞争的根本目标没有变;巴II确立的三大支柱运行基本框架没有变;以资本作为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监管的基本工作抓手没有变;对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性和风险全覆盖的专业追求没有变。


3. 资本监管的本质尽管资本监管给人的印象首先是资本数量监管,但实践中单纯的资本数量监管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事前和事后作用都是相当有限的。巴II框架显示出对计量监管,即要求银行准确计量风险和监管资本的重视,监管理念由“后置监管”转向“前置监管”。资本监管的本质既不是在于资本的数量监管,也不是简单地在于风险和资本的计量监管,而是在于风险管理,即从事后损失吸收到事前风险计量和控制,从个体银行到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因此,资本监管表面上是“资本数量充足性监管”,本质上是要求银行有良好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一个“风险管理充足性”的监管。


4. 巴II 所确立的现代资本监管精致框架巴II 确立了现代资本监管的精致框架,其精髓在于以资本充足性为工作抓手,从资本数量和资本计量两个方面的监管共同作用于事前的风险管理和事后的损失吸收能力,从而建立起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紧密相连的基于风险的现代资本监管体系。


5. 2017 年巴III 改革的重大历史性方向性调整在金融危机的打击和监管资本套利的作用下,2017 年巴III 改革选择限制银行内部模型法在监管资本计量中的使用是一种务实性进退策略选择,但使得巴II 精致框架的精髓不复存在,资本监管促进银行风险管理的本质作用难以显现,巴塞尔协议出现了历史性的方向性调整。


6. 关于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这往往是导致风险管理交流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将多种多样的风险管理归纳为三大机制:内部控制、对冲和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是继对冲之后现代风险管理发展的更高级阶段,成为现代风险管理新的代名词。以对冲和经济资本为代表的现代风险管理相比于传统内部控制而言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包括以风险量化为基础,突出风险交易、配置和组合管理,以经济资本为抓手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并通过风险偏好管理向战略管理方向延展等。


7. 关于经济资本的战略应用价值经济资本在现代金融机构管理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应用价值,大大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的全面风险管理、更大范围的组合管理,乃至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风险管理和业务的融合,使得风险管理可以以直接介入业务限额、产品定价和绩效调整的方式进入到业务发展的核心,成为了业务发展的战略加速器,其作用已经明显超越传统内控形式风险管理的“保驾护航”,而是实质性的“决定航向和航速”,成为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经济资本还推动了风险管理向战略管理方向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广泛重视的风险偏好管理将风险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层面,3巴塞尔协议III 改革、风险管理挑战和中国应对策略为我们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长期管理困境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思路。


8. 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互动发展和挑战1996 年巴I 引进银行内部风险模型计量市场风险监管资本,后经巴II 发展到更加全面的监管资本计量范围,一方面试图通过这样的资本监管机制安排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推动银行积极采用更加高级的风险量化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形成了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的互动发展态势。然而这种互动发展一直面临着挑战。理论上讲,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数量关系可以表述为: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实际财务资本。但实际上由于监管资本套利和银行内部规避管理的行为,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实际财务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


9. 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面临的困境金融危机和巴III 改革折射出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发展面临共同困境:一是资本管理和资本监管的有效性之困,二是风险量化发展与模型可靠性之困,三是风险转移配置与信用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发展之困,四是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之困,五是战略风险与风险偏好管理之困,六是系统性风险管理之困。


10. 从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历史阶段划分根据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发展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包含三次飞跃)。第一阶段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基本恢复期。第二阶段是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到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期的风险概念形成期。第三阶段是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期到21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后期的风险治理结构改革期,也是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第四阶段是21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后期到21 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的资本管理和风险中台建设期,这一时期取得的进步堪称第二次飞跃。第五阶段是21 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以后新常态下的发展新时期。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风险管理要与业务发展结合,要融入业务;二是风险管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可以期待,这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11. 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问题的特殊性前者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导致风险管理缺乏原动力;二是过度依赖抵押担保的惰性风险管理;三是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相背离。后者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资本主导,资本观念淡薄,资本作用被系统性低估;二是缺乏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为内部资本管理和外部资本监管提供有效的市场化平台支撑。


12. 中国应对策略建议一、高度重视,积极学习并从本质上实施巴塞尔协议;二、重视和发挥资本的作用,积极开展经济资本管理;三、利用资本监管推进守底线的长效机制建设;四、利用资本管理处理好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摆脱“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管理困境;五、以加强资本监管为契机完善破产制度,建立正常风险传导机制;六、促进金融风险反映实体经济风险,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七、重视风险管理分析性和科学性,理性看待风险量化模型发展,加强风险量化模型应用管理,促进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结合;八、积极探索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风险转移活动,同时加强审慎监管;九、借鉴和利用现代资本管理机制加强党对金融和经济活动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