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8 作者: 人大重阳
绿色金融的产生,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刚性稀缺认识的基础上。如果考虑到一国民众可持续发展需求,金融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所支持的资源配置就应该是跨代际的,是具有较长时间区间的动态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说,绿色金 融的使命就是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实现一国资源在代际间优化配置。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蓝虹教授。
核心提示
绿色金融的产生,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刚性稀缺认识的基础上。如果考虑到一国民众可持续发展需求,金融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所支持的资源配置就应该是跨代际的,是具有较长时间区间的动态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说,绿色金 融的使命就是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实现一国资源在代际间优化配置。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稀缺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刚性的认识,决定了绿色金融仅仅是金融的一小部分还是未来全部金融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稀缺性是 绝对的,其供给是有刚性边界和阈值,金融系统就必须实现全面绿色化。当然,这个过程是随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稀缺度的提升而逐渐扩展。
环保产业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聚合过程,正处在重组、兼并、并购热潮中, 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在国际上,目前主要运用于绿色金融的技术创新有项目融资、 资产证券化、各类绿色基金等。同时,发挥林业碳汇项目在乡村扶贫方面的巨大作用。 笔者认为,在中国目前特定环境下,金融机构应通过绿色金融技术创新,确保投资者实现市场赢利与满足其绿色投资责任的共赢,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从技术层面分析,最容易给金融机构带来环境风险的因素是土壤污染和项目融资业务。项目融资业务的无追索权和有限追索权,会导致银行要承担间接环境责任和直接环境责任带来的风险。相对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由于土地往往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土壤污染很容易造成银行承担相关的直接责任。同时,土壤污染不具有流动性,治理成本很高,再加上赔付成本等,会给银行的资金流带来较大的影响。
中国大力推进PPP的力度,会导致对项目融资业务的强烈需求。另外,中国已经逐渐进入到土壤污染的高发时期。最近爆发的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就是一起严重的土壤污染事件,掀开了中国城市棕地污染的严峻形势。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城市棕色地块污染给其带来的环境风险是最直接最巨大的。一是土地抵押品价值下跌导致巨大损失;二是受到影响的人群众多,受关注程度高。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应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环境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应对逐渐逼近的环境风险。
笔者认为,目前绿色金融理论、制度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金融系统实现绿色化是必然趋势,这决定了绿色金融理论、制度的研究前景美好,并且必将推动绿色金融技 术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