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3 作者: 人大重阳
世界银行报告:发展中经济体加快改革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测评监管质量与效率》指出,过去一年里,发展中经济体加快推出促进营商环境改善的改革措施,使本地企业家开办和经营企业更加容易。相较于2014年的154项改革措施,85个发展中经济体过去一年里共推出了169项推进营商环境改善的改革措施。此外,发达经济体也实施了62项改革措施,使得全世界122个经济体过去一年推出的改善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达到231项。
G20十大财经看点(11月3日)
1、世界银行报告:发展中经济体加快改革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测评监管质量与效率》指出,过去一年里,发展中经济体加快推出促进营商环境改善的改革措施,使本地企业家开办和经营企业更加容易。相较于2014年的154项改革措施,85个发展中经济体过去一年里共推出了169项推进营商环境改善的改革措施。此外,发达经济体也实施了62项改革措施,使得全世界122个经济体过去一年推出的改善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达到231项。
2、欧央行:欧央行必须就低通胀采取行动。据奥地利《克莱恩报》周一刊登的专访,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成员诺沃特尼表示,鉴于通胀率远低于目标水平,欧洲央行必须采取行动。在被问道欧洲央行为何考虑扩大购债计划时,诺沃特尼称,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显然没有实现,央行必须行动。但他指出,现在还没有做出决定,不过已经展开讨论。他表示,他将建议采取谨慎立场和稳健政策。
3、中国总理李克强:把现代流通业打造成重要产业。全国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电视电话会议11月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快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对于更好对接生产和消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改革创新,完善支持政策,进一步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路障”,打破地区封锁,畅通市场“经脉”,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4、旧金山联储:疲软薪资无碍通胀。根据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周一发布的论文,薪资在预测通胀方面没有什么用处。这凸显出为何尽管薪资增长陷于低档,美国央行人士今年也可能升息。“薪资对物价的预测作用很弱,表明不管近期薪资状况如何,通胀率可能意外上升或下降,”旧金山联储经济学家Rhys Bidder在论文中写道。
5、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乐观。11月2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表示,有别于悲观派,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乐观,但是中国需要一个经济发言人——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经济现状以及阐明中国将如何应对复杂经济的挑战等信息。陆克文不认同西方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担忧的观点。他认为这些观点高估了中国经济实际发展中的问题,又低估了中国经济的耐受性以及可持续性。“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事实,但是中国的失业率非常稳定。”
6、日本政府5年研发投资拟达到GDP的1%。2日消息,日本内阁府敲定了一项方针,将在起始于2016年的“第5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为期5年的科技政策计划)中,列入5年内总额约26万亿日元的日本政府研发投资目标。换算下来每年投入的金额相当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这将超过2015年预算的约0.7%左右。
7、中法签署200亿欧元核废料回收协议。法国总统府周一发布声明称,中法两国周一就核废料回收签署一项工业合作协议,价值可能高达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该声明称,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北京期间签署的这一合作备忘录并非一项商业合同。此外,据陪同奥朗德访华的一位官员称,中国核工业集团将收购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集团(Areva)的部分股份,但参股数量和价格尚未确定。
8、欧元区10月制造业PMI意外加速扩张。据Markit周一发布报告称,欧元区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9月的52.0升至52.3,好于10月23日公布的初值和50的荣枯分界水平。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制造业加速增长,除希腊外所有欧元区国家制造业皆处于扩张状态。Markit还表示,制造业就业增速为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新订单创18个月以来最快增速,对制造业产能形成压力。
9、美国10月ISM制造业指数创2年多新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报告称,美国10月制造业指数从9月份的50.2%小幅下降至50.1%,表明10月份制造业增长速度下降至两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供应管理协会表示,50.1%的增速为2013年5月份之后的最低水平。
10、英国10月制造业增速加快,受新订单提振。据Markit Economics 2日表示,制造业扭转了今年的下行走势,迈开了今年第四季度更稳健的脚步。该机构发布的制造业指数从9月份修正后的51.8上升到55.5,分析师预测为51.3。这个数据说明英国经济无视来自新兴市场的逆风,并维持住了部分动力。数据同时也巩固了英国央行一些官员的观点,即英国经济已经强劲到可以容忍近期再度加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