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以色列高科技进入本国市场的大门将开得更大,也将加强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这是中以北京高层会谈的主要成果。19-22日随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的有五位部长和90名企业家。这是两国25年关系史上以色列在中国最大一次规模的“空降”。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共同发布了一份针对上海市场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产品预期收益率容易导致投资者误解,627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三分之一的实际收益率为最低预期收益率。与此同时,一些投资者也表示,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常常是“噱头大、收益低、不靠谱”。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经济遇到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新问题、新挑战,进入到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些地方和领域已显现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需求侧应对危机的手段,也不同于西方供给学派的传统观点,而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经济理论革命。
去年,iPhone在中国的销售量下降,仅占全部智能手机销售份额的9.6%,但这也仅是苹果支付遭遇窘境的次要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用户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使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相比较只有iPhone系统支持苹果支付,任何手机系统都支持这两种支付渠道。
截至2020年,金砖国家GDP预期占全球一半左右,因此需要不断协调合作和立场,而不仅仅只是推动政治上的合作。多拉娜·姆西曼强调,当面临着美元不断走强的趋势时,尤其是各自的货币受到了相对压力和资本外逃的情况下,金砖国家要不断地增强自身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以及政治话语权。
澳天然气生产销售面临两大矛盾,一是澳大利亚国内市场天然气价格比较低,能源商难以获得较高回报,这会抑制能源商进一步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二是澳大利亚天然气销售缺乏统一的亚太能源市场,由于没有完全打通销售渠道,导致天然气上游投资有一定限制,但是本国气田产能又是相对过剩的。
由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深化金融合作共促金砖发展”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于22日在北京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赵晋平在做题为《金砖国家将为全球化注入新动能》的演讲时表示,金砖国家经济企稳向好,并提出了金砖国家间合作应重视的三大举措。
金砖国家的合作将会一如既往,金砖各国可以通过合作打造一个更加平衡的、更加活跃的经济,特别是金砖国家在金融合作领域的深化,能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卡洛斯表示,金融合作一直都是金砖国家最初创建的核心,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计划会让IMF、世行对应地做出改革,更多地为发展中国家发声。新开发银行是个制度,会员国和一些非会员国能够在基础设施项目上得到支持。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所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话语权和代表性实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砖国家和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问题。与此同时,在金砖国家合作的推进过程中,一直存在要成立金砖国家层面的研究院或建立金砖国家的“知识共同体”的声音,这是中方推动成立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的重要原因,此次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由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深化金融合作共促金砖发展”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于22日在北京举办。来自金砖各国的驻华使节、商界和学界代表及媒体人士3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金砖智库的中国时刻”。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在发言中分享了金砖国家间如何深化财政合作的四点建议。
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进程中当之无愧的一支主力军。金砖国家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发起成立了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补充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提供了新动力。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深化金融合作共促金砖发展”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于22日在北京举办。来自金砖各国的驻华使节、商界和学界代表及媒体人士3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金砖智库的中国时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此次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的期望颇高,希望能推动经贸大市场、金融大联通、基础设施大融通,向全球贡献“金砖方案”。
3月22日上午,“深化金融合作 共促金砖发展”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金砖国家的驻华使节、商界和学界代表,以及媒体界300多位人士齐聚一堂,这是继2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的2017年金砖国家协调人第一次会议后,官方首场金砖国家智库会议活动,开启了全球“金砖智库的中国时刻”。
近年来,金砖五国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平台上,就包括反恐、打击毒品和腐败、解决冲突和确保国际信息安全在内的广泛领域,成功地协调了各自的立场和行动。此外,五国在人文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季诺维耶夫指出,金砖国家框架内的合作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近年来,涉及金砖国家合作的问题已被广泛地列入俄中双边机制的议程。
金砖国家研究目前更偏重于贸易政策、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最终应该落脚于产业的融合、人文的融合,而这才是真正的经济一体化的融合。他深切期待通过办联合产业研讨班和产业人才培养班,通过深度了解企业家在考虑去金砖国家办公办厂时的顾虑,为其排忧解惑;通过文化在基础人才之间的通融,让这些企业家更开放、更自如、更有信息地去进行产业融合。
经过十年携手同行,金砖国家合作得到了深入的加强,涵盖了包括安全、文化交流、贸易、货币在内的各个领域,全球贸易得到巨大发展,再次反映金砖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深厚友谊。金砖国家一直坚持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改善和推动兼容性的全球化进程。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地时间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签署“脱欧法案”。这意味着,英国政府提交的这份“脱欧法案”已经履行完所有国内程序,首相特雷莎·梅可以正式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与欧盟就“脱欧”问题展开谈判。
在全球化进入动荡、曲折的新时期,全球治理体系明显落后于全球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反思在深入,担心全球化的逆转和全球治理的失败将带来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纷纷对全球治理各国和未来国际秩序提出建议与设想,以影响世界的发展方向。
3月20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在“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市场对话”高层论坛上联合宣布,推出首支在中国和欧洲两地同步发布行情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该指数的发布,为境内外资本市场投资中国绿色债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共同标尺和投资工具,是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事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3月17日至18日于德国巴登巴登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已落下帷幕,而在会议召开前流出的公报草案则引起了市场的广泛热议,美国将如何回应有关自由贸易和汇率政策等棘手问题也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结果并未出乎意料,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的公报并没有写入“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表述,这一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于全球自由贸易发展前景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