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出色的外交家,顶级的体育明星,和杰出的文化影视巨匠,还有独特的军事家,和闻名遐迩的文学家,但是就是缺乏哲学家。这不奇怪吗?
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而不是两张皮的关系。资本市场就是要实现资源,包括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甚至管理资源等的配置。其中,董事会由什么样的人组成很关键,一个科研团队由什么样的人来组成也很关键。我们谈资源的配置,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价格起伏,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近日,外商投资领域迎来重磅利好消息,由司法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共同起草的《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作为外商投资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征求意见稿有哪些亮点?能否妥善解决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关切的问题?对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来说意味着什么?
11月29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从上个季度的5%降至4.5%,已连续7个季度下滑,为6年多来最低水平。4.5%的经济增长率,的确让莫迪政府和印度人难堪。毕竟,印度一直以中国为目标,在中国经济增长降至“6时代”,印度自认为将成为经济增长最高的主要经济体。
12月5日,由金融界主办的“第四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19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重阳投资荣获“2019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评选:杰出年度私募典范”。
当地时间12月3日至4日,在英国举行了北约成立70周年特别峰会,29国领导人共聚一堂,围绕着各项重要议题展开谈判。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文汇讲堂第109期嘉宾)接受央视专访,就美国为何减少对北约的投入,北约为何将中国列入议事议程等话题进行深度分析。
诚如“风险共担”词组的英文直译“暴露在游戏中的皮肤”所描述的,同样一件事所产生的风险,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并不是对称的。政客夸夸其谈、理论家高谈阔论、银行家坐收渔利,所承担的风险远远不能与同一类事情的另一种人相比,如敢于牺牲的革命者、兢兢业业的实践者、投入成本的创业者。所以,一个人的价值、真正受到尊重的程度,取决于愿意为他人承受损失的多少。那些不愿意承担风险、还将他人置于风险之中的人,应该置于人类金字塔的底部
今年监管层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做优做强,市场层面并购重组也趋于活跃。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8日,A股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8600单,交易总金额达到1.9万亿元。其中,并购重组的目的以横向整合、行业整合、多元化战略的占比不断上升,并已成为市场主流。
金融科技在中国这些年非常火爆,但是也带来了非常多的风险隐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新四大发明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高速铁路、共享单车等曾经被声称为引领全球的新动力。金融与科技日益深度融合。引发发了非常多的风险事件,亟待制度创新,也要加强国际合作。
消费动能牵涉宏观经济和微观民生。前者,消费越来越成为宏观经济主引擎;后者,消费税负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支出成本。大减税时代,消费税也要与时俱进,实现法治更新。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理性看待经济回落的长期趋势,国内还存在很多积极因素可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经济增速或继续下行,但前景不悲观。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保证社会就业基本稳定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2020年GDP实际增速目标不必拘泥于6%以上。
当前,有很多市场人士对于技术脱钩产生了一系列的恐惧,但事实上,我们从人类三百年的现代发展史来看,我们对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恐慌。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新型大国的崛起都是在技术封锁、贸易封锁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纹有“法西斯”纳粹符号的新纳粹分子现身香港,声援香港暴徒。这给香港敲响了警钟─意味着香港街头暴乱的严重升级:从示威、打砸抢到恐怖行为,再到和臭名昭著的乌克兰新纳粹分子合流,香港街头暴乱已然不是所谓的民主抗争,而是显然的“颜色革命”。
“黑五”年年有,消费依然旺。虽然“黑五”实体店客流量减少6.2%,但网上销售额增长了19.6%,线上线下此涨彼伏也符合逻辑。中国“双11”也是这样,当线上购物成为主流,实体购物自然冷清了些。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消费动能维持基本平衡。尤其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势下,美国消费动力不可能双核启动,中国内需动能也不可能线上线下一起发力。
绿色金融已经成为 “一带一路” 的重要议题和发展要求。随着中国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趋严峻,“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更多关注和被接受,绿色金融也逐渐在“一带一路”上发展起来。绿色信贷、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开来。对“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一带一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最好是因为经过三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长了,变得更富裕更发达,人民有了更大的抱负。他们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比如,到2020年底彻底削除贫困。但它也是最坏的时期,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中国在世界上面临更多的危机和风险。
欧盟正在审议征收“碳税”的可能性,计划对那些欧洲议员认为并未达到减排要求的国家出口商品征收关税。中国反对此项倡议,因为这将减少本国投入减排的资金能力。 与此同时,据全球能源转型委员会报告,中国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成为向二氧化碳“零排放”过渡领域的世界领先国家。
与中国不同,印度不寻求依靠外国市场和参与贸易领域来解决自身增长的问题。印度政府认为参与国际贸易倡议会给本国生产者利益带来潜在威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对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立场。在不久前结束的曼谷东盟峰会期间,印度拒绝签署该协议。印度政府担忧,根据该协定彻底消除贸易壁垒将增强中国制造商的地位。
如何应对这场“中年危机”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指出,要走出“中年危机”,就要抓住以“一带一路”领衔的新全球化红利,以消费、服务为导向的人才红利,以智能革命为重心的技术红利等三大新红利。
在我看来,当前世界最大的“颜色革命”,最大的变局,最大的趋势和最大的未知不是中美关系的走向,不是其它国家在中美之间如何选边站队。而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印制主权货币的国家都将被迫在“负利率”和“高通胀”之间选边站队,别无它法,纸币时代的货币史必然要翻过这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