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的重阳论坛第46期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金融学家吴晓求对话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俄罗斯总统普京经济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两位顶级金融学家就“‘一带一盟’对接: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展开精彩对话。
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态度是认真的,成效和进步也是显著的。世行的报告不仅准确、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实现良性互动的态势,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前景投出的信任票,更是有力地回击了近年来西方媒体所渲染的“中国改革停滞论”“中国经济衰退论”
由于苏莱马尼在伊朗享有盛名,是伊朗在伊拉克、叙利亚地区军事、情报活动的实际最高指挥官和军事首脑,他在伊朗的声望不亚于巴顿将军在美国和隆美尔陆军元帅在纳粹德国、山本五十六在法西斯日本的声望,因此,他的意外死亡使得伊朗与美国之间的冲突陡然升级。美伊之间的间接冲突有可能上升为直接军事对抗,美国大使馆被捣毁的风波正在出现戏剧性和出人意料的转折。
中国经济韧性强大。2020年的中国经济虽然压力依然大、风险依然高,但在周期性因素变化、新动能的培育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下行压力将能够得到对冲。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间管理目标宜设为5.5%-6%,保守目标为5.8%左右。刘元春强调,明年的经济增长必须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准,要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风险控制,而不必过度拘泥于短期增长速度,不能简单教条化。
2019年,世界经济进入了增长疲软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下,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经济相对脆弱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则出现了负增长或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受下行压力的影响,今年全球各国央行掀起了一股“降息潮”,全球已有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采取负利率政策。
中国公共外交的一个典型悖论,就是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喜欢中国历史/文化,不见得喜欢当代中国;喜欢当代中国,不见得喜欢当代中国政治;喜欢当代中国政治,不见得喜欢中国政府;喜欢中国政府,不见得喜欢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就要理解中国共产党。
近日,香港不断出现抹黑警察的谣言。例如有人称警察早前在大埔开枪射伤年轻人、在旺角堕楼受伤的青年是被警察推落楼,云云。此类“消息”事后已证实纯属谣言。但是,《苹果日报》及多家“黄色”网媒都纷纷未经求证,或是无视事实便转载谣言,甚至连以公帑营运的香港电台也加入其中。
作为本届美国政府亚洲政策的代名词,“印太战略”过去两三年来广受关注。但围绕“印太”的覆盖范围及相关“战略”如何实施等细节,美国和印太其他国家始终没有达成一致。在上月的“印度洋对话”论坛上,印度外长苏杰生指出“印太”是一个开放、自由和包容的合作平台,地理范围包括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地区。
美国为何频频成为国际秩序的搅局者,真的是软实力今不如昔了吗?又是什么导致了美国外交“软实力”的削弱和传统优势的衰退?美国外交是在践行实用主义还是意识形态挂帅?在这种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又会对中东局势造成什么影响?
2020年,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双向发力,将优化供给和消费两端,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随着中美双方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关税战的压力暂时缓解。在此情势下,2020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是,在巩固“六稳”预期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财政政策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精准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日益趋向合理化和高级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开始新一轮国际分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提出“制造业回归”“工业4.0”“智能化”等产业发展战略,全球产业链正在进行新的调整布局。
中国“公共外交”概念,与美国基督教式公共外交理念,以及冷战背景下的和平演变观,存在根本差异。传统中国文化认为,有四种力量境界:诸道同源之理,万法归一之道,纲举目张之法,提纲挈领之术。而公共外交之道,在于共通;公共外交之理,在于共鸣;公共外交之法,在于共振;公共外交之术,在于共情。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背景是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改革开放。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行业的对外开放一样,金融领域对于对外开放既充满向往,又高度关注开放所带来的风险。这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三四十年来发展很有意思的现象和特征,即在对风险的关注和担忧中不断改革开放和发展,九十年代开放经常项目是如此,后来加入WTO也是如此,目前我们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乃至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势下继续加大金融业开放亦是如此。
大金融的“大”,不在于形式和数量上的大,而在于理念上的包容性、视野上的整体性以及方法论上的系统性。所谓大金融这个概念,一直是人大重阳的研究重心所在,其背后的逻辑是源于对于中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判断。2018年7月,人大重阳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但还不是一个金融强国,金融发展尚有很大潜力,考虑到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正当其时。
2020年如约而至。新版证券法已于年前正式颁布,对事关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制度特别是各主体的责任义务、追责程序等,作出了更加完善、与时俱进的规范。有了新版证券法,资本市场改革的路线图更加清晰,现实中存在的各板块、各条线改革不够协调的情况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资本市场将进入多板块协同改革的新阶段。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攻坚战取得新进展,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展望2020年,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加力、资本市场进入多板块协同改革新阶段,这三个因素叠加,将带来全新的市场风景。
回顾2019年,伊朗与美国之间针锋相对,战争多次几近一触即发,又戏剧般地峰回路转。美国支持的“不沉的航空母舰”以色列与伊朗之间多次激烈对抗,又似乎有惊无险。毫无疑问,2020年美国、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紧张气氛和对立情绪将会持续升温,美伊、以伊之间低烈度甚至中烈度冲突的突然爆发将成为中东地区难以预测的最大危险。
近日,美国向印度提供了一份书面保证,将促进全球银行为印度购买设备提供8500万美元的设备采购信用证权限,这些设备将安装在印度正在伊朗开发的恰巴哈尔港。但由于美国对伊朗制裁,印度无法采购恰巴哈尔港运营的必要设备。12月23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德黑兰与印度外交部长会面,双方同意快速连接伊朗战略港口恰巴哈尔港及靠近阿富汗边界附近扎黑丹市的铁路兴建,以促进区域贸易,突破美国制裁。
“金融11条”的推出标志着我国金融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金融业扩大开放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需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和人民币国际化,也为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提出新的课题。金融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金融业开放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我们要积极推动金融业改革和制度建设,有效应对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21世纪20年代已经开启,放在人类历史与世界比较的视野中看,这将是怎样的10年?在此,不妨通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评估一下未来10年在不同位面上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