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在所面临的是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所必然要面对的困难时期。这次转型,现在看来已十分平稳。虽然出现了中美贸易战这样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一些企业和行业的增长乏力、债务负担沉重等等内部问题,但中国工业化中期的坚实基础,大国的一体化市场,企业家、创业者、工程师和普通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出色能力,都是中国超越以往工业国转型过程的重要因素。
美国特朗普总统开始主要是想封锁钢铝和汽车这两项美国市场,专供美企之用,同时外企也须从零部件开始完全在美国建厂生产。特朗普想以此为威胁,再逼迫各国多让几步。从去年开始重谈的NAFTA,也是集中在汽车问题上。究其原因,其一是特朗普那代人就认钢铝和汽车是国家顶梁之柱。请注意,特朗普宣称的加关税理由,并不是贸易赤字问题,而是美国的安全保障问题。
印度政府日前宣布,为保护其国内的太阳能产业,未来两年将对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保障措施关税。在截至2019年7月29日的第一年中征收25%关税,第二年前6个月税率降至20%,后6个月进一步降至15%。印度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一方面是印度太阳能设备有90%以上都进口自中国,印度不希望就此形成对中国的完全依赖。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正在推行“印度制造”。因此,莫迪政府不愿意继续维持大规模进口中国制造品的形式。
我们常说要对旅行者做文化方面的教育,其实对于短视频传播的从业人员和平台本身,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正面意识更是至关重要。此外,在传播中注重共同的正能量因素,注重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展现,在文化上注重积极因素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让更广泛的受众有效接受。在国内外的平台上都积极而审慎地进行文化传播和平台运作,这需要社会、平台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笔者建议教育部、卫健委和国防教育部门进行跨部门研讨。比如,能否从优秀退役军人中选调一批,充实到全国中小学,把军校的一般性军体项目,如匍匐前进、投弹、军体拳、拼刺等,向中小学普及。这样既能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也能与成年后服兵役进行了提前对接。更重要的是,在军体项目普及的同时,推行军校的早晚严格作息制度,这将使我国青少年的眼睛和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8月13日,《“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举行。多位研究国际关系的新锐专家出席,就该报告的价值,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全球与地区战略、中美关系走向进行了深入讨论。人大重阳副研究员王鹏做报告阐述。他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印太"战略出台的背景、目标、手段、骨干力量等。然后深入分析其内在逻辑与战略实质。他认为,印太战略本质就是"对冲"与"楔子"两种战略的混合体。
今年是“一带一路”提出五周年,总结五年成就和经验,汲取有关教训,非常有必要,但一些反思过头的言论也值得警惕,其中不乏打着反思旗号攻击“一带一路”的,且内外联动,混淆视听,质疑“一带一路”之根本。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唱衰“一带一路”,引发国内“共鸣”。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行为,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争议。在刚刚结束的欧洲之行中,除了在北约峰会上怒怼德国、欧盟外, 特朗普在访问英国接受英媒采访时把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也怼了。同时,他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会晤后的言论,受到美国媒体和民主共和两党绝大部分政治当权派强烈批评。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最快速、最迅猛的黄金时期应该已经过去,但是房地产行业毕竟是一个永续的行业,随着房地产发展到一个新的、相对成熟的阶段,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板块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在这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值得关注的投资逻辑就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市场的分化、行业参与者的竞争格局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这个板块是有投资机会的。
既然中美作为对手可以合作这个结论站得住脚,我们不能乐观,也不必悲观,或者悲天悯人,从此对中美关系丧失信心。现在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在两国战略态势和判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美合作的意愿、空间、领域都会跟着变化。这种形势下,中美该如何合作,或者说如何既斗争又合作?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分析和思考。
今年,“一带一路”5岁了。5年来,“一带一路”成绩超出预想,前景十分光明。5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或开工。此外,亚投行成员已有80多个,“蓝色经济通道”“冰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应运而生。
据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2018年上半年美国全球商品贸易逆差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为4040.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75.37亿美元扩大264.98亿美元。加上2017年全年扩大593.78亿美元,过去18个月来美国贸易逆差累计增加了858.76亿美元。至此,特朗普进入白宫前一再承诺、进入白宫以来一再奋斗的削减逆差努力迄今完全失败。
并非所有人都对中国未来在全球中扮演的角色持正面态度。有些人惧怕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竞争,还有人甚至认为根据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原理,中国终究无法逃脱历史的轨迹而将与西方发生战争。当然,也有乐观的观点认为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合作是可持续的。要理解这种乐观态度,我们必须首先要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本质和它正在经历着的变化。其次,我们在处理大大小小的国际问题上都应朝着互惠互利和双赢的方向努力。
全人类能否更好地生存,取决于能否进行高效的国际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国际劳动分工有利于经济发展,并不是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相当,而是因为各国经济发展侧重点不同。世界应该欢迎多样性。习近平主席对此也有论述,他引用《三国志》中的话告诉大家:“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习近平主席还指出:“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我们应当反对“贸易独裁”的横行,这既不利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所谓的“无关税,无壁垒,无补贴”的目标的实现。有的国家对其它国家的贸易制裁指手画脚,横加指责,是典型的“贸易独裁”的表现,这很不利于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和交流,用“和谐贸易”取代“专制贸易”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18线球队守门员王多余要在一个月内花掉十个小目标,然后才能接受台湾二爷的300亿遗产。他觉得这事儿难不倒他,没想到的是,他投给各种稀奇古怪,看上去稳赔不赚的项目都接连给他带来大的收益,钱不但没花掉反而越来越多。电影《西虹市首富》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作“西虹市陷阱”,也就是按照最理性的判断所做的行为却朝着和自己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企业税收,现在就掉入了“西虹市陷阱”。
总体而言,美国当前经济增长受政策、预期等短期性因素影响较大,在全球市场深刻调整、“贸易战”走向不确定的情况下,后期很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支撑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来看,美国消费、投资和出口还不具备相应基础以支持经济保持当前的强劲增长,并且潜在的阻碍增长“阴影面积”远大于可能促进增长的亮点数量。
中美贸易战会打多久?结果会怎样?对中国制造业而言究竟是危险大于机遇?还是机遇大于危险?应该怎样面对我们自身的问题而改变之?在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面前,我们又该如何作为?带着读者关心的若干问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先生。他说,“中国制造业也要打一场“持久战”——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见分晓。我相信中国能在中美持续博弈中,最终实现规划目标,建成制造业强国。”
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表面上针对中国贸易,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蓬勃趋势,根本性的目的则是遏制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美国“四处点火”的贸易挑衅,并非针对具体事项、特定国家的暂时举动,而是在针对近四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世界经济格局转型,并企图遏制世界经济格局转型所带来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的趋势。中国作为在世界经济格局转型中获得快速发展的代表,成了美国发动贸易战的首要攻击对象。
就严肃的事件而言,不管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都非美德,唯有现实主义才是美德。事实证明,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速并非非常快,不仅低于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峰值,而且也远低于二战结束以来的其他几任美国前总统执政时期的峰值。分析美国经济,以及美国当前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动机,应立足于美国经济缓慢增长的现实。特朗普夸大美国经济增速的原因显而易见。他希望借此举掩盖关税对美国经济的损害,以及帮助他所在政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但中国财经媒体应报道事实,而非照搬特朗普的错误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