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放在历史与世界维度的“大坐标”中,中国“大创新”具有何种非凡的意义?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为此,10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宏观部研究主任贾晋京,在“新中国70年”系列讲座第八讲以“大创新:70年来的中国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做深度解读。
近日,央行官网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河北省、浙江省、深圳市试点开展大额现金管理的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什么要实行大额现金管理?会对大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是大家关心的。
多层次证券市场是由低到高的纵向多层次,美国证券市场的多层次市场则为11家交易所、44家另类交易系统和200家左右的经纪人—交易商的“内部机制”(internalizer)。从理论上说,多层次证券交易市场各级交易场所的监管由严到松,获利机会和亏损风险则由小到大。
中国派出“正国级”的国家主席特使参加日本新皇即位庆典,更显中国的东方智慧。美国派出部长级的代表出席庆典,则让日本在全球失去了面子。这种微妙的变化,是中美日“三国演义”的现实折射。虽然国际关系只有利益永恒,但世界格局确实在发生变化。作为世界大国的中日两国,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分属不同阵营,但属于同一个文明文化圈。因此,未来中日关系如何发展,中美日三国如何“演义”,值得观察。
理解当下的世界秩序不能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真实的世界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既不是无政府状态,也未形成新秩序。当前世界的主要挑战是防止“无政府状态化”(Anarchilization)。由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形成“去中心”(de-centric)现象:既去美国中心,也去西方中心,甚至去人类中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5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从筹备之初,这场盛会就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不仅积极主动扩大自身开放,而且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搭建新平台、增添新机制,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必将惠及全球更多经济体,为世界经济更好发展提供稳定基石。
当地时间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会后,RCEP领导人发布了联合声明。
2019年5月,美国政府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及其68家分支机构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在没有获得美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从谷歌、美光等美国公司购买设备。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既是其对华科技战的缩影,同时也体现出特朗普政府强硬的对华战略思维。
中国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机遇,中国进口则把机遇转化为世界走进中国的机会。昨天,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将张开双臂,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这篇仅有三千字的演讲中,习主席金句迭出,不仅赢得满堂经久不衰的掌声,更令全球媒体为之瞩目,纷纷进行解读。人们从习主席的精彩演讲中体悟到一种冉冉升起的“进博精神”,而它也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的精神指引与推进动能。
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中国国家元首连续两年出席这场盛会,反映了中共中央决策层对这个全球唯一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的高度重视。在笔者看来,习主席的第二次进博会主旨演讲中透露诸多重要信息不容错过。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共有64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前来参展,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数量超过了首届,有超过25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亮相第二届进博会,数量远超首届。
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球媒体对第二届进博会的高度关注,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动因和国际背景,更是为中国市场的无穷魅力所倾倒、折服。
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22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本次会议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区域自贸协定,RCEP谈判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取得重大突破,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这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主渠道地位、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10月31日发布以来,系列热点问题引发了全民热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怎样落地?我国的制度优势将怎样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公报》对未来哪些产业和国家政策有直接影响?针对热点问题,人大重阳内部晨会部分研究人员展开“头脑风暴”,一探其中“奥秘”。
近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涉及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多方面的举措,从国家层面夯实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础,标志着中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在开罗,我与多位埃及外交官建议,埃及应给予中国护照免签待遇,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中国旅行者来埃及,促使埃及经济发展。让我稍有意外的是埃方的为难:埃及酒店不够,购物商厦不多,支付系统不发达,中文导游也缺乏,要是中国人来太多,埃及不一定能承受。
进口博览会是有效应对世界经济下行、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3.2%下调到3%,刷新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新低。同时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5%下调至3.4%。其中,将美国2019年的GDP增速从2.6%下调至2.4%,2020年下调至2.1%。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下调至1.2%和1.4%;而德国今明两年GDP增长下调至0.5%和1.2%。
继去年首届进博会吸引来自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且大部分已经执行完毕后,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进口博览会不仅年年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举办前夕,李克强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两国总理首次实现了互访。2006年两国高层领导互访,中乌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合组织成立18年来,特别是中乌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年来,中乌秉持上海精神,推进“一带一路”与乌兹别格斯坦发展战略对接合作,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各领域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