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7 作者: 蓝虹
11月26日,2014年生态金融讨论会召开了以“生态金融:金融机构与产品创新的作用”为题的主旨论坛。如何让含苞待放的金融创新变成百花齐放?这些金融创新需要哪些支持?与会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行动机构学术顾问蓝虹在论坛上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的工作成果
11月26日,2014年生态金融讨论会召开了以“生态金融:金融机构与产品创新的作用”为题的主旨论坛。如何让含苞待放的金融创新变成百花齐放?这些金融创新需要哪些支持?与会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行动机构学术顾问蓝虹在论坛上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的工作成果:
从2002年开始和环保部合作,进行绿色金融的研究。2002年的时候,环保部就感觉到支持环保的资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国家根本没有专门的环保资金,甚至财政预算里也并没有环保科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承担了环保部关于环境财政的项目,与环保部的相关人员合作,经过4年努力之后,2006年国家终于成立了环境财政的预算,从而在2006年开始设立一个211的环境预算科目。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承担了一些环境财政研究和财政部关于环境税的相关研究。主要的领域包括环境财政、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政权。
我们绿色信贷跟环保部通力合作,比如提出的建议是怎样促进赤道银行的推行,绿色信贷的绿色怎么评估?只要促进赤道银行在中国更多的推行,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扩大环境的投资和贷款等等领域。怎样刺激?我们建议,对赤道银行的准备金下调1%。
环境保险方面,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承接了环保部关于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的起草,关于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保费核算的指导意见的起草。
对于整个的环境绿色金融和生态金融的新型融资方式,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也做了很多研究:新型的融资方式主要应该包括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项目融资、绿色PPP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集中着力于绿色基金。
绿色基金最重要的基金就是政府性基金。金融家绝对不是慈善家,如果没有人付费,如果环保的投资利润非常低,可以用怎样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国家的财政支持,稳定的国家财政支持,所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才能运作起来。
面对严峻的水污染、土地污染等步步进逼,国家的任务比较严峻,因此必须要成立国家环保基金。
没有国家的财政支持,那整个PPP的绿色产业基金无从说去。要用新的模式来拓宽,新的模式就是绿色PPP的模式,这在国际上都是一个创新。
PPP的核心内核就是环境合同管理。政府把合同给相关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私营机构和公共机构合作成立一个投资公司或者机构,只要有清晰的环境目标和合同,这才是PPP的内核。而环保PPP绿色基金模式,只要合同是清晰的,只要合同规定了相关环境目标的,只要政府将清晰的环境目标交给这个基金,这就应该是PPP。
另外绿色PPP模式相比项目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利益分享、风险分担,在这个过程当中,PPP推广的第二个内核就是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在这个过程中,PPP的绿色基金比项目的模式更高一层,这种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不仅限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还有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有各个产业链之间的互相呼应形成了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在资金运营和项目运营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从而形成三层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要做的是,我们肯定是一个PPP模式的绿色基金,但是怎么样去规范它,目前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去规范。(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