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贾晋京:全球化新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改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贾晋京:全球化新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改革

发布时间:2016-05-05 作者: 贾晋京 

由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协办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贾晋京出席并发表演讲。

  本文刊于5月4日和讯网。


  由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协办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贾晋京出席并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贾晋京演讲


  尊敬的洪董事长,查显友校长,各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朋友们,五四好。


  刚好应习文讲了供给侧改革的纵向的纬度我讲一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横向的维度。就在今天早上,美国的著名的网红特朗普,由于他的竞争对手宣布退选,锁定了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这使我们有希望看到美国和墨西哥边境要修长城了,这就是美国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分中外,世界潮流,浩浩殇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和世界形势有着巨大的关系,所以我的演讲题目是全球化新形势和供给侧改革。


  在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综合国际形势新的国际形势的竞争的主动性选择,这重点提出了中国和全球经济形势相关的方面。经过对供给侧改革有关的中央政策和理论背景的梳理,我认为可以把供给侧改革概括成123456和654321。


  123456就是6个新,新形势、新方针、新经济、新动能、新优势、新空间,这是相互有关系的。由于现在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所以要推进新的方针,推进新的方针是为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以此来形成新优势,这样才能够打开可持续增长的新空间。


  第一个新,新形势。新形势的关键词是6。世界经济仍处在调整期,低增长、低需求、低通胀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这就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新形势的六个基本的特点,这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可以认为它是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它并不是以往的历史的简单的重复。虽然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物,但另一方面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并不太一样。现在的低增长,高失业、低需求、高泡沫的情况都和全球很多根本性的结构变化有关,这种根本性的结构变化其中影响非常大的就是全球化的老龄化,全球总体的人口年龄是历史上最高的,由于全球没有像现在这样老龄化过,所以,它肯定相应的带来低增长,带来高失业,带来低需求和高泡沫,也就不能简单的通过重复过去所采用过的一些手段,例如像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刺激,我们说就能走出当前这样一种全球低增长高泡沫的状况,而是必须通过结构性的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实际上,虽然说中国在2012年以来面临着比较大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但在全球经济当中中国的地位实际是在上升的。这我们也可以看到在2015年中国的GDP占到全球总比重上升到了15.5%,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总比重上升到13.8%,13.8%是二战以来所有的国家所达到过的在全球总的贸易占比当中的最高值之一。另外一个做过过同样13.8%这个数值的只有1968年的美国,那之后美国的占比开始下降,中国预计在未来还会继续占比上升。这说明在全球价值链的时代,在全球开放型经济的时代,中国不可能脱离开全球经济的形势,去得到自身的一个长期的增长。中国的增长与全球密切相关,全球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也离不开中国作为牵头火车头地位的贡献。这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受到了全球经济的很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中国也必须有责任,比如说通过像G20这样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来发挥带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自身要做这种结构性改革,中国不做,全世界也没有火车头了。


  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了新方针,新方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定义为战略方针的,也就是使用的是方针这个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的关键词,我概括成:5。这个5是哪五个方面呢?实际上不是五个方面,而是两个五,是十个方面。在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给出了一个中长期的,也就是叫做今后一个时期的五大政策支柱,以及一个短期的。这五大政策支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一个中长期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与此同时,又提出了五大关键任务,这五大关键任务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三去一降一补,而这三去一降一补是2016年的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它并不是一个中长期的,它是一个短期的任务。通过这个短期或中长期任务的结合目标是为了到2020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当中的第一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怎样实现得了这第一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就需要促进和发展新经济的蓬勃兴旺,新经济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4。


  哪四种新经济呢?提出新经济的时候是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给2015年的经济提出来的。四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这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促进和发展的新的经济。这新的经济可以概括成四新经济,相信这里面很多的表现大家都能够一一列举,这不用我在这里赘述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绝对不只是一些新的增长点,它对中国来讲以及对全世界来讲带有巨大的结构性变革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数据能够表明,虽然中国总经济增速在下行,但是跟新经济有关的数据都是在以比较快的速度来提高,说明供给侧变化带来了中国巨大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种巨大经济结构的变化为中国长期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的数据我不一一阐述了。


  有了新经济以后,这些新经济必须还要动起来。这些新经济怎么能够动起来?这就需要发展出它的新的动能。新动能这个词也是最近在中央政策里面阐述比较多的,它的关键词我经过考据认为是:3。


  为什么是3呢?这个3也是经过了很多文件大量的梳理,考据出来的。这个3,由于明确提到过新动能的地方,它说这个东西是新动能,确确实实只有这三个,所以我们认为新动能的关键词是3,这是非常可靠的。这个3里面,第一个就是双创,也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个关键点是双引擎,这个双引擎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定义,它是传统动能的转型和新的经济的异军突起,也就是传统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共同构成双引擎。第三个是在李克强关于催生新动能的讲话中讲到的“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之间有一种互相的逻辑关系,由于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最强的全产业链,有了全产业链才有可能在当今这个分工越来越复杂,每个产品的设计都越来越复杂分工的情况下发展出大量的新的产品,因为创业、创新不是说你给它发明出来,创造了企业就行,而是你的价值链要能够生长出来,这个价值链生长出来就必须有更多的人加入你的创业创新的价值链,也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分工人口能够支撑这样巨大的产业和市场体系,在这里面要创造新的增长点就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的潜能,同时传统行业要引入信息化、现代化的高科技因素进行改造,新的产业、新的技术要能够异军突起,带动新的经济增长,而这些又要通过当代经济当中的这么一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广泛性的基础设施,基础的网络性设施,这样的网络能够给它一个新的空间,使它能够发展出这种共享经济,带动新结构下的增长,这是它互相的逻辑关系。


  新动能我们可以看到产生的一个预期的结果,这种预期结果就是要培育发展的新优势,这种新优势的关键词可以概括成:2。


  在李克强关于催生新动能的讲话里有这段话,这段话说既要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又要加快成果推广运用和产业化进程。


  实际上概括出来就是通过中国的创造和中国的市场,来共同促进形成中国新优势的产生,新优势的两翼就是中国创造和中国市场,由于中国是13亿人口分工经济体和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这在分工日益复杂,一个手机都需要有1000多个零部件和产业链关键技术的情况下,这个优势是无可替代的,同时,中国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中国如果创造不出来这样的新优势,很可能全世界也没有别的国家是有能力创造出来的,全世界也就会失去可持续增长的机会。


  通过新优势的培育,中国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的一个现象。比如中国创造的特点和中国市场的特点不再赘述了。


  最后能够形成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空间,这个新的空间是什么呢?这个新的空间的关键词就是:1。它联系着中国和全世界,这个1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是传统的自贸区,也不是传统的经济合作模式,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的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它是一个长期的百年大计。由于接下来我们的刘研究员要详细讲供给侧和“一带一路”,这里我不赘述了。谢谢大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