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董希淼:打假,为工商总局依法行政点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董希淼:打假,为工商总局依法行政点赞

发布时间:2015-02-02 作者: 董希淼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假货,“假货”依然是主语,线上线下仅仅只是定语。离开法律法规的庇护,天然弱势的消费者无从立足,依法监管、及时监管、全力打击,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应尽职责,更是市场长远规范发展、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为工商总局这次依法行政、加强监管的行为点个赞!如果工商总局不管不问网络交易市场的假货问题,或者避开淘宝网来查假货,那么我们倒是觉得他们严重失职了。

       

 

  作者董希淼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15年1月31日中国网首页。


       近一周时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冷空气,阿里巴巴公司与国家工商总局之间的纷争,却毫无悬念的火了。


       1月23日,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其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委托消协完成多个电商平台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淘宝网51个样本,正品率为37.25%。


       1月27日,淘宝网微博以“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名义发出一份公开信,质疑这份监测抽样太少、逻辑混乱、程序不当,并点名网监司司长刘红亮“您违规了”。


       1月27日晚,工商总局就淘宝质疑一事做出回应,称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是警示违法经营的重要工作方式,今后仍将一如既往依法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


       1月28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公布更多细节,直指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5个方面19个问题。


       1月28日下午,淘宝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五点声明,并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刘红亮。随后,淘宝网宣布,即时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


       纷争还在持续。在这场世所罕见的争锋相对中,双方各有据点,互有攻守。热闹固然好看,但有些问题还是要厘清才好。我们不妨追问三个问题:


       第一,淘宝网到底有没有假货?


       2010年12月,央视曾曝光淘宝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当时马云表示很冤枉,自己没办法把假货打掉,并表示不想往回走,不想停下来,只有迎峰而上。


       2014年11月,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演讲,断言:说假货多的人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并反问:说如果有假货每天销售额能够六七十亿吗?言下之意就是:淘宝无假货!


       四年前认为自己很冤枉,后来干脆来个不认账。这才是神一样的逻辑,神一样的论述!


       且不说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抽取的样本多与少的问题,单说在51个样本中,淘宝正品率不足四成是不是事实呢?对这个问题,淘宝似乎无意回应,更不屑承认。


       1月28日马云又说了,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


       看得出来,马云再次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悲壮前行的形象,就像去年前说过打败支付宝的可能就是一纸文件,而现在看来,这话该改成“打败淘宝网的就是一个报告”。


       如果淘宝没有假货,不管是即时成立300人的“打假特战营”,还是公布自己投入了超过2000人参与消费者权益保障和打假工作,又是何苦呢?这些避重就轻的做法,颇有点围点打援的策略,但淘宝到底有没有假货,依然是淘宝刻意回避的核心问题。


       其实,对于淘宝到底有没有假货,不言而喻,再多的辩解都是苍白的。淘宝自创立以來,各类涉及假货的新闻便一直没有淡出过公众的视野。但淘宝方面就是执着地纠结于假货的根源在线下,纠结于以假货来揭露人性的弱点――别忘了,制假卖假当然违法违规,售假平台更是难辞其咎!


       第二,工商总局该不该查假?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监督管理市场交易行为是其工作职责之一。而其市场规范管理司(即网监司),专门承担规范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工作,负责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


       相关法律法规在赋予一个机构某些职责时,也同样赋予它依法开展相应工作的权限。在2014年工商总局“红盾网剑专项行动”中,共在网上检查网站、网店133万个(次),实地检查网站经营者19万个(次),删除违法商品信息3.6万条,责令整改网站1.4万个,关闭问题网站2201个,查处违法案件7746起,罚没款1.13亿元。


       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是工商总局的法定职责,其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一直秉承依法行政的原则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执法工作。要知道,工商总局是国家工商总局,不是淘宝的工商总局。


       市场检查、商品质量监测是工商部门的监管权限,至于其具体的调查方案、样本选择、统计口径、调查流程等,作为监管部门,自有其相应标准,不可能为了方便或迎合某一个市场主体特定设定。


       事实上,此次采样是由第三方而非工商总局直接进行的,不存在针对哪一家平台的问题。而在我看来,基于淘宝网的市场份额,即使专门针对淘宝网进行抽样监测,也是十分正常的。反腐败都要“打老虎”,打击线上假货当然不能避重就轻。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假货,“假货”依然是主语,线上线下仅仅只是定语。离开法律法规的庇护,天然弱势的消费者无从立足,依法监管、及时监管、全力打击,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应尽职责,更是市场长远规范发展、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重要保障。


       所以,我们要为工商总局这次依法行政、加强监管的行为点个赞!如果工商总局不管不问网络交易市场的假货问题,或者避开淘宝网来查假货,那么我们倒是觉得他们严重失职了。


       第三,政府机构该不该被质疑?


       从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的互相交锋看,因为对非正品的认定以及正品率等问题,淘宝小二发起了炮轰,但是这么一封相当情绪化的公开信,除了喊冤叫屈之外,并没有任何价值。


       其实,如果阿里巴巴真觉得自己冤枉,有理有据地通过正常渠道进行申诉,包括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等,都无可厚非,也是正当的权利。但是通过连续炮轰方式挑起事端、激化矛盾,而且还指名道姓的针对网监司司长个人,这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还是无理取闹的逻辑?


       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后来的一些回应,如希望监管部门能看到数百万年轻人的艰难创业、尝试和创新,“陈旧的思想和方法可能会扼杀创新,请不要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论述,难免又有拿年轻人创业来绑架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味道了。


       针对淘宝质疑,国家工商总局抛出了《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似乎要表明此次对淘宝抽检所做出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淘宝的问题是由来已久,这得到了很多肯定。但我们也有疑问:这份白皮书是不是发布的太晚了?据说,白皮书涉及的问题在去年7月双方就已达成共识,但却未公布。除了考虑到阿里巴巴上市之外,工商总局及网监司又是遭遇了什么样的压力,其中又有什么隐情?


       有些人说,阿里巴巴这样的民营企业敢于跳出来叫板国家工商总局这样的政府部门,是社会的进步,是民主的体现,是一种好事。我们当然可以质疑政府机构,甚至也可以上法院去起诉他们,前提是他们有违法违纪行为。事实上,这几年“民告官”的案子也不少。但是,如果对监管部门正常的监管行为不满,就任性地利用网络进行攻击甚至谩骂,那么他们挑战的就不只是监管部门,而是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月28日,浙江蚂蚁小微金服集团旗下的芝麻信用发布芝麻信用分,其数据主要来源于淘宝网、天猫等阿里巴巴平台的注册用户,以及支付宝的支付记录。此刻,马云及他的同事更应深思:你在为别人做信用评分的时候,应低头看看自己的信用分值。(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