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22 作者: 杨瑞龙
人才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评价机制。当代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组织,关键要有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土壤。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与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让一大批具有创 新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评价机制。当代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组织,关键要有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土壤。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与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让一大批具有创 新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才评价机制必须要有国际化标准。自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路线以来,我国从闭关锁国演变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扮演 重要角色的国家。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受中国影响,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竞争愈演愈烈的过程中,人才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 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的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所谓国际化标 准,应当包括:①国际可比性,与国际接轨,达成国际共识;②开放性。
另一方面,仅仅以国际性为唯一标准来评价与选拔人才是有缺陷的。为了鼓励人才直面中国的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回应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 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人才评价机制还应有本土化标准,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更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土化评价标准的必要性来源 于一下几个方面:①人文社会科学还具有意识形态特征;②中国国情、自然禀赋、制度特征;③特定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发展目标。
以经济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中遇到的 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找不到答案,从而有了共识,即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个别教条是没有出路的。市场经济最成熟的运行模 式是现代西方国家的市场制度,揭示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最成熟的理论就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与教学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表现为:①研究范式西方化或主流化;②强调与国际惯例接轨;③以国际发表与引用率为评级标准;④经济与教学模式美国化。
经济学的单纯国际化面临的问题: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在有些学者眼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意味着保守、倒退;②单纯追求国际发表、 忽视现实问题;③理论脱离实际现象严重,教学模式的分化大大压缩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重;④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待遇不同导致的冲突,由于中国面临的特殊国 情及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照搬照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也不行。
经济学的创新——中国经济学时代的到来。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 的有用成分,直面中国现实解答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形成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解决中国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经济学人 才。因此经济学人才评价标准不能以国际化排斥本土化,也不能以本土化排斥国际化,而应是把国际化与本土化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激励人才直面中国、走向国际, 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国经济学人才的竞争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