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14 作者: 罗思义
从国内和国际趋势的相互关系来看,中国发展前景潜力巨大,但也不乏风险。从结构上来看:按照国际标准,中国正开始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如果成功,这种转变将在十年之内发生,但中国也将因此面临巨大的经济挑战和更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将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这些发展趋势要求中国政府的治理方式做出相应改变,以确保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趋势相互作用并决定中国的全面发展。
作者罗思义(John Ross)系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文章刊于2015年1月12日党建网。
从国内和国际趋势的相互关系来看,中国发展前景潜力巨大,但也不乏风险。从结构上来看: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正开始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如果成功,这种转变将在十年之内发生,但中国也将因此面临巨大的经济挑战和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将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这些发展趋势要求中国政府的治理方式做出相应改变,以确保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些趋势相互作用并决定中国的全面发展。
作为国外学者,重点关注习近平的治国理念是本人考虑这些趋势的主要切入点。
习近平所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基本观点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均已证实此说法的正确性。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的“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苏共垮台带来的灾难做了最好的注解。分裂主义摧毁了苏联,不仅给俄罗斯带来国家灾难,经济也随之崩溃。车臣、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发生战争,现今严重的恐怖主义仍在这些地区横行。
如果中国共产党被推翻,中国的下场不会比苏联好。分裂势力受到中国境外势力的支持,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维系中国这个大家庭,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幸运的是,除非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失误,导致社会局势恶化,中国共产党还是足够强大来维护中国统一的。
关于中国国内发展和国际趋势之间的相互关系,2014年西方和相关中国经济机构在围绕中美经济规模这个关键问题的讨论时并没有达成共识。中国经济学家按照当前汇率计算,坚称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西方经济机构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可确定的一点是,拥有最大企业、最强大军力和最先进技术的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就算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也仅为美国的23% 。这意味着,中国的生活水平低于美国,也将制约中国短期“软实力”的提升。
国际调查显示,人们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主要取决于其生活水平标准和反映技术与媒体领域的人均收入。美国的国际吸引力在于较高的生活水平、尖端技术产品及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媒体等领域的项目管理能力。中国的生活水平开始接近国际高收入标准,这使得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越来越有吸引力,但中国生活水平仍将长期低于多数发达国家。一方面,必须要继续努力增强中国的国际软实力;另一方面,仍须对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潜力保持一个现实客观的看法。相反,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及其他投资资金已超过美国。据去年的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的总储蓄,即潜在的投资资金,为4.2万亿美元,美国则为2.7万亿美元。
金融投资能力是中国国内经济最大的优势,它可以有效地运用到众多领域并用于技术升级,但同时也会影响国际关系。比如,苏联曾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经济不复活力。美国最终凭借经济而非军事手段战胜了苏联,也就是说,美国1980年后军事集结的目的是拖垮苏联经济,而非与之打仗。美国当时力图将冲突从军事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
中国的情况却正相反。美国拥有全球军事优势,虽然中国军队实力也足够强大。但即便是美国新保守派也明白,如果美国与中国打仗,美国很有可能会输,所以他们不主张与中国开战。但中国经济增速远高于美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的金融投资资源也远多于美国。因此,美国试图转移冲突至军事领域,正如其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所为。因为,中国的优势是经济发展。
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不仅对其国内政策至关重要,而且对其外交政策也非常重要。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和“人类梦想”是相通且密不可分的:“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的责任是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不仅是一个整体战略和哲学概念,而且具有直接的战术意义。中国经济开放意味着通过贸易和投资将经济繁荣惠及其他国家。正如习近平强调:“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随着其他国家寻求和平发展,中国将减少军事冲突和转移问题至经济领域作为重要的外交政策。这巩固了中国所倡导的“双赢”的重要外交政策理念,相较之下,美国的外交政策是“美国是带头大哥,其他国家是跟班小弟”,其他国家希望和中国相互尊重,而非做另一个国家的跟班小弟。
这些因素解释了中国成功地挫败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的企图的原因。安倍的民族主义倾向在中国受到政治抵制遇阻,但日本也需要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韩国优先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莫迪关注印度发展,寻求与中国保持平和的关系,拒绝加入美国阵营抵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俄罗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吸引了众多国家。
尽管中国取得了这些成就,但美国新保守派势力仍将会使出其他招数围堵中国。考虑到美国的基本套路,美国将会继续沿用试图把问题转移至军事领域的模式,对付正在发展自身军队实力、但主要优势是和平经济发展的中国。
中国在近期的反腐斗争、依法治国和其他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上述因素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将在下一阶段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远比其经济意义更重要,但若没有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尝试和努力都将不足以支撑 “中国梦”的实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