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7 作者: 刘英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常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思路。如何理解“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有哪些新趋势?2008年欧美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界也在探讨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及潜在增长率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提出“新常态”后,社会各界对此达成共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从需求、市场、资源等9个方面阐释了新常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副主任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人员赵冰洁,刊于2014年12月14日海外网。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常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思路。如何理解“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有哪些新趋势?
2008年欧美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界也在探讨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及潜在增长率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提出“新常态”后,社会各界对此达成共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从需求、市场、资源等9个方面阐释了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新常态与欧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常态完全不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而并未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货币政策方面,除了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外,新世纪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14年更是五年来首次提出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央行实施了两年来首次降息,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货币政策将偏向宽松,新常态客观要求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根据经济发展形势、通货紧缩程度及就业和国际收支情况,适时适度采取预调微调,采取降准降息抑或定向宽松货币政策。
从稳增长及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工作任务来看,央行2015年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加大。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资本项目稳步对外开放,央行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有效,降准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值得期待。
在财政政策方面,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连续第七年提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要有力度”则是新提法。那么如何做到有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基调是扩张性的,有力度则落实在增加赤字、结构性减税和扩大支出规模上。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减税造成财政收入的增长放缓,而财政刚性支出增加,有必要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以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预算,2014年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约1.35万亿元,2015年赤字规模预计在1.35万亿到1.9万亿之间(赤字率低于3%,经济增速按7%算)。
2015年是推进营改增扩围的关键时期,有望在2015年年底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资源税和环保税的增税效应,当前我国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推进资源税和环保税的实施将优化自然资源的配置,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发展的生态效应。
保障民生是2015年的重要任务,有力度的财政政策还将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预见明年财政转移支付和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将扩大,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群众的保障措施将更加全面。同时为加快利用社会资本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广PPP模式,财政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加速新城镇化进程。(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