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俄著名学者:G7对全球没有吸引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俄著名学者:G7对全球没有吸引力

发布时间:2014-09-05 作者: 2014G20 

9月3-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0国智库学者就“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等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该校重要智库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教授首次提出2016年中国申办G20首脑峰会,更加印证了召开此次论坛的重要性。与会嘉宾,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理论部主任、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MGIMO大学)教授谢尔盖 阿凡特谢夫在发言时指出,G20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带头人, G7的决定对于全球而言,已不具吸引力。

     本文刊于2014年9月4日新民网。

 

      9月3-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0国智库学者就“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等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该校重要智库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教授首次提出2016年中国申办G20首脑峰会,更加印证了召开此次论坛的重要性。与会嘉宾,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理论部主任、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MGIMO大学)教授谢尔盖 阿凡特谢夫在发言时指出,G20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带头人, G7的决定对于全球而言,已不具吸引力。


  他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G7/G8曾在制定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中发挥着突出作用,但现在他们的地位已经下降,G7主要负责协调发达国家应对影响其本国经济的挑战——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G7成立之初的使命。随着2014年3月白宫宣布暂停俄罗斯G8成员国地位,这种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G7的决定对于全球而言,更不具吸引力。


  他认为,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变化带来的最好消息是,治理机制在应对“民主赤字”(democracy deficit)的过程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后者曾长期困扰着以发达国家为首的国际机构。随着新兴经济体、企业和民间团体越来越多地参与治理议程的制定,需要通过谈判确定的、旨在改善目前世界经济秩序的新规则和规范都可能需要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然而,阿凡特谢夫同时指出,传统的“合法性—可操作性”(legitimacy-operativeness)困境依然存在。因此可以借助两种策略应对“可操作性赤字”(operativeness deficit)问题。一方面,包容性治理机制应针对那些关键参与者的利益,如果没有重合,要求借助不存在冲突的、具体国家(和具体地区)的措施来应对共同挑战的问题。这是一种可为2014年11月G20布里斯班峰会成功起草并执行决议做好准备的策略。另一方面,在全球主要参与者存在严重利益不对称的地区,应采用国家集团的方式予以解决。尽管这种方法经常因为不关心未被邀请参与(或不具资格)相关治理行动计划的国家的利益而饱受批评,但在“真正的全球性”决定因长期的利益不对称而受阻时,这不失为上佳选择。金砖国家近期的金融举措就是这种方法能够对参与国产生潜在积极影响、而不会对其他第三方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的典型示例。


  据悉,G20峰会产生于2008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召集机制。先后六次G20峰会分别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和墨西哥召开,澳大利亚成为2014年G20峰会主席国,将于11月召开布里斯班G20峰会。2011年《G20集团戛纳峰会公报》中明确指出,2015年后的G20主席国将由轮值地区选举产生,首先由亚洲小组开始,中国是最热门的候选。此次论坛已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次主办20国智库论坛,希望通过这两次论坛,加强资源整合,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未来举办真正意义上的G20峰会积累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一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国际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13年夏季,该智库首次举办20国智库论坛,就G20议题召集了诸多大国的智库参加,通过了首份20国智库共同声明。据公开资料显示,人大重阳现已邀聘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47名国内外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近30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