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3 作者: 何伟文
11月中旬,中国对外经贸迎来“突破时刻”。短短一周时间,中国相继与韩国、澳大利亚就自贸区建设结束实质性谈判,转为技术性磋商。韩国和澳大利亚是中国两大重要贸易伙伴,中韩、中澳自贸区亦被业界称为是高水平、高标准的自贸区。据了解,目前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有预测指出,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中国的GDP将增长1%—2%,韩国增长2%—3%,届时,中韩有望形成一个人口高达13.5亿、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何伟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中国企业报。
11月中旬,中国对外经贸迎来“突破时刻”。短短一周时间,中国相继与韩国、澳大利亚就自贸区建设结束实质性谈判,转为技术性磋商。
韩国和澳大利亚是中国两大重要贸易伙伴,中韩、中澳自贸区亦被业界称为是高水平、高标准的自贸区。
“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的达成对于中国意义重大。”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微观看,增强了中国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贸易互补,减少了贸易障碍,增强了商业机会;从宏观看,扩展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空间,确保并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话语权。
中韩有望形成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显然,中韩自贸区协定的签署将促进中国在贸易领域开放程度的实质性提升。
据了解,目前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有预测指出,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中国的GDP将增长1%—2%,韩国增长2%—3%,届时,中韩有望形成一个人口高达13.5亿、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根据协定,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由于降低了贸易壁垒,中韩自贸区更有利于双边贸易扩大。
根据中韩自贸区协定,在20年内韩国92%的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中国91%的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这将大大促进双方的贸易往来。
“其实,意义远不止零关税,零关税只是第一代自贸区概念,现在远远超出这个范畴。中韩自贸区涵盖17个领域,是高水平、高标准的自贸区。”何伟文说,未来通过互相投资,促进双边经济更加紧密的联系,而自贸区将起到基础性和法律保障作用。
“同时,自贸区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中国跟其他国家作出的承诺必须遵守,对国内那些不合规的东西就必须改掉,这对国内改革是一个促进。”何伟文说。
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大布局
12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何伟文对记者说,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在贸易上,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贸易总额超过了中美、中欧贸易的总和。
而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亚太地区各种区域性自贸倡议也风起云涌。仅大型区域性协定,就包括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还有FTAAP(亚太自贸协定)以及多年悬而未决的中日韩自贸谈判。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此外,目前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还有 8个,涉及23个国家。
同时,国内自贸区建设也积极推进中。对于国内自贸区与国际自贸区的区别,何伟文说,国内自贸区是一个园区式的平台,国际自贸区是两国间的贸易协定。国内自贸区是更便利、更高效、更优惠的贸易安排。“但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上,两者是相通的,都是减少贸易障碍、提高贸易效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同周边地区更加紧密经贸关系构建亚太贸易圈。同时,更积极主动参与贸易全球化,构建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据悉,目前中国与美国正在进行投资协定谈判,下一步更高级的就是双边自贸协定,不过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与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也在进行中。
倒逼中日韩自贸区提速
近日,在宁波举行的中小企业第二届全球发展论坛上,韩国前总统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目前中韩双边投资不平衡,有一边倒的现象。他希望中韩自贸区协议达成后,中国能扩大对韩国的投资。
据了解,目前中韩双方投资极不平衡。韩国在中国的投资达600亿美元,而中国在韩国投资很少。
显然,对中国企业来说,可以借自贸区协定显著扩大对韩投资。同时,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可以把更多先进的技术、经验引进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当然,虽然自贸区为扩大投资涉及的行业准入、行业便利等方面提供了条件,但能不能扩大投资还取决于商业机会。” 何伟文说。
何伟文认为,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将极大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也将对东亚地区另一个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中、日、韩三国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三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1.9%、亚洲的70%,但是,三国的贸易依存度只有19.4%,远低于欧盟的63.8%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0.2%。有鉴于此,中日韩自贸区如果能顺利建成,将会对地区统一市场的构建起到强有力推动作用。
但由于种种因素,相较于行将“完工”的中韩两国自贸区,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进度缓慢。
白明认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停滞,主要是日本方面的原因。“有众所周知的政治方面的因素,另外日本的战略转移,认为东南亚地区各种要素成本更低,加上中韩之间发展顺利,而日本与韩国产业有相似之处,所以中日之间的谈判并不迫切”。
“不过,中韩自贸区的突破对中日韩自贸区是个倒逼。”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