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4 作者: 何伟文
近一周以来国际国内时政走向不断引发舆论热议:国内,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开启中国坚持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历史性改革”;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释放下一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战略,金融领域、改革向纵深不断推进;国际上,围绕“TPP来了,中国怎么办”的辨析还在持续,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共商FTA……
受访者何伟文系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3日人民论坛网。
二孩政策的实施要增加很多社会成本和家庭成本。30多年的一孩政策实施已经形成了与过去多孩时代非常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化。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每年新增人口不会明显增长。
只有农业现代化了,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用不了那么多劳动力,才会转移到城市来。而不能倒过来,片面追求城市人口增长,用剥夺农民土地和城乡差距扩大的途径。
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意义非常大。三国GDP合计占世界20%。日韩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中日韩加上东盟10+6的RCEP,将是我国沿太平洋西岸的自贸区链条,在一定程度上对冲TPP影响,并为我国提供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人民论坛: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出来以后,许多人都把焦点放在了二孩政策上,您认为该政策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
何伟文:理论上,据有关估算,如果每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中国一年可以多出生600万人。即2031年以后,每年劳动人口增加600万,到2049年即第二个100年时可以累计多一亿,这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供应保障,并提供了供养老龄人口所需要的劳动人口基础和财富基础。而且可以带动婴儿食品、幼儿教育、中小学、幼儿消费娱乐、旅游等消费发展。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要增加很多社会成本和家庭成本。30多年的一孩政策实施已经形成了与过去多孩时代非常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独生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成本飞速上涨,而生孩子的年轻夫妇需要承受巨大的购房负担(这也是多孩时代没有的)。因此,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申请生二胎的夫妇远低于符合调降的夫妇数是合乎逻辑的。估计在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每年新增人口不会明显增长。
要很好缓解这个问题,需要大幅度降低二孩抚养成本。首先,产假需要大大延长。美国许多公司是6个月,德国是三年。这对家庭而言可以减轻负担。第二,幼儿教育需要政府扶持,基本实行义务教育。第三,婴儿奶粉、食品,幼儿玩具等的高价必须改变。主要的办法是充分的市场竞争。第四,国家在实施一段二孩政策后,很可能过渡到奖励生育的政策,即对生二孩的家庭给与个人所得税减免和额外福利补贴。等于把过去奖励独生子女的政策反过来,而且力度大得多。为此,政府需要在财政上做好充分准备,现在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可行性测算。
人民论坛:除了关注放开二胎政策,五中全会上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关注呢?
何伟文:除了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和GDP、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总目标外,有两点很值得注意。
第一是农业现代化。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体现,也是对一段时期部分地方片面追求城镇化的纠正。世界上城镇化基本实现的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除了少数小国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例如美英法德日本荷兰。合乎逻辑的是,只有农业现代化了,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用不了那么多劳动力,才会转移到城市来。而不能倒过来,片面追求城市人口增长,用剥夺农民土地和城乡差距扩大的途径。世界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拉美一些国家和印度。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能牺牲农民利益,而必须加速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共同富裕。
第二是增加民生福祉。我国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虽有所提高,但仅略高于40%。发达国家一般在60-70%。所以需要大大提高居民收入,减少政府收入和国企收入。而政府收入中,一部分还要拿出来增加对弱势群体和医疗、教育的支付。最后政府可支配的钱占GDP比重会比现在低得多。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变,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和政府职能上很大的转变。只有居民收入大大提高,而且贫富差距缩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才有基本保障。这不仅关系到第一个一百年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达到,更关系到第二个一百年即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目标的实现。
人民论坛:中国经济转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何伟文:中国经济转型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改革和开放遇到的阻力,即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第一,转型升级,达到中高端,归根结底需要大大提高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须通过创新和竞争。这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实现公平的市场准入和公平、公开的竞争。第二,关起门来不可能达到中高端,必须实现开放发展,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科技资源、管理资源、一切先进的设计、制造、金融和营销,让国企、民企、外企公平竞争。能否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上取得重大进展,将是转型升级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里既涉及打破行业垄断,又涉及打破行政垄断。即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人民论坛:十三五期间中国国企和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和挑战有哪些?
何伟文: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非常正确的,但更本质的东西是公开公平竞争。如果你让出少数股权,决定权还是老样子,管理还是老样子,有什么用呢?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上的特殊地位。我们的思维要与时俱进,要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军工企业也可以吸收民营了,电信还需要垄断,粮食加工还需要严格限制外资吗?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国企功能分公共产品提供和商业性经营。后者应该不再享受特别待遇,就像生产家具、服装、家电那样,放开。
金融系统的改革与国企改革有重合之处,因为占压倒优势地位的金融企业是国企。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利润率超过了被称为“掠食者”的华尔街大银行,而广大实体经济企业利润率普遍很低。这种情况必须改变。重要的途径有二,一是放宽银行、保险行业的市场准入,大大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营造更充分的竞争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资本市场,逐步使资本市场而不是银行成为大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这两方面都是历史性改革。
人民论坛:中日韩谈判对地区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中国企业在这之间会有什么样机会?
何伟文:中日韩自贸协定(FTA)的意义首先不在企业层面,而在国家层面。日本已经参加TPP并达成基本协议。韩国在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前已与美国达成韩美自贸协定。这两个协定的标准都明显高于我国迄今签署的所有对外双边、区域和多边贸易协定。我们目标中的中日韩自贸协定标准应该大致接近TPP标准,这涉及到一系列进一步开放的重大决定。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意义非常大。三国GDP合计占世界20%。日韩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中日韩加上东盟10+6的RCEP,将是我国沿太平洋西岸的自贸区链条,在一定程度上对冲TPP影响,并为我国提供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直至达成协议过程,也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的过程。与此平行进行的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也是倒逼国内改革的过程。这两方面,都将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发展、陆海联动发展和东西双向开放的组成部分。(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