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04 作者: 张敬伟
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和全球一些企业响应美国政府号召,或对华为实施供应链环节的断供,或从系统架构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华为“说不”。美国政府主导、政治发令和企业发起的围猎行动,企图将华为联合绞杀。尽管不少企业表示此举是遵守美国法律,华为也表现出对这些企业行为的理解。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3日美国《侨报》。
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和全球一些企业响应美国政府号召,或对华为实施供应链环节的断供,或从系统架构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华为“说不”。美国政府主导、政治发令和企业发起的围猎行动,企图将华为联合绞杀。尽管不少企业表示此举是遵守美国法律,华为也表现出对这些企业行为的理解。但是,美国以国内法破坏全球供应链的行为,显然不符合逻辑,也是对美国长期鼓吹经济全球化的自我否定。
贸战叠加科技战,政治施压企业,正是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的综合运用。美国极限施压,倒逼中国反制。
5月3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将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商务部还表示,具体措施将于近期公布。
这是针对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的有力回击。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一些跨国科技企业纷纷响应,凸显美国实体清单在全球市场的效应。这种效应也为中国反击提供了精准回击的靶标,那些响应美国政府号召,在全球供应链对华为打打杀杀的企业都可能被列入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虽然中国商务部尚未公布具体措施,但已经让市场感受到了压力。美国科技股闻讯下跌,连带影响欧洲股市,全球油市也呈下跌之势。尤其是,欧美汽车股大幅下跌。截至5月31日晚,通用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盘前跌超5%,福特汽车跌超4%,特斯拉跌超2%。
欧美股市和相关企业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折射了三个信号。一是凸显中国建立不可靠清单制度的威力,不怒而威的初期效应已经彰显。二是欧美股市波动和相关企业的股价下调,也说明这些企业最有可能被列入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三是中美“清单”博弈也伤及一些“无辜”的欧盟企业,如汽车等。但这种市场杀伤力,并非中国刻意为之,而是美国霸凌主义的副产品。
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刚刚公布就带来了市场冲击。如果公布相关措施,明确相关企业,定点、精准打击的市场效应将会惊人呈现。而且,相关制度措施,也会棒喝美国和附和美国长臂管辖的跨国企业,促其严守全球化规则,在商言商--不在全球市场供应链中针对中国企业“掉链子”。可以说,几乎全球的欧美跨国企业都在中国市场布局,且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赚取了超额利润。中国已经成为支撑其跨国企业的市场根基。
所谓跨国企业,其资本流动和市场经营都是“跨国”的,这构成了全球化的基本规则。美欧是全球化的主导者更是获益者,中国国力提升和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西方经验的过程。更要者,中国拥抱全球化,给跨国企业提供了全球最具活力的大市场,并且几十年如一日给跨国企业供给低成本的劳动力,这是跨国企业维持其全球地位的主因。跨国企业按照美国国内法的长臂管辖行事,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中国自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国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具有法治属性,且是被动还击,因此充满正当性。
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始终坚持“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原则立场。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以实体清单制度组织全球跨国企业对中国企业进行围追堵截,中国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也是“不怕打”和”不得不打“的具体体现。除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中国也对有些企业的反常行为进行调查。据新华社6月1日消息,针对美国联邦快递在我国发生未按名址投递快件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依法立案调查。针对美国对中美贸易磋商中的不实之词,中国6月2 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此外,中国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也于6月1日实施。
美国对华极限施压不会奏效。美国喊打喊杀,中国会奉陪到底。当然,如果美国重回谈判桌,中国也会敞开谈判大门。(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