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董希淼:“刷脸”办信用卡之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董希淼:“刷脸”办信用卡之后

发布时间:2015-05-13 作者: 董希淼 

在旗舰店入囗内右侧,有一间“信用卡自助制卡间”。推门进去,左边是一台有点像笔记本电脑的一体机,上下都是液晶显示屏,桌面屏幕左边有个电话听筒,屏幕右边上有很多菜单选项。一体机的右边,是一台硕大的制卡器,有点像大型打印机。一体机前面,还摆着一张椅子。

  作者董希淼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中国金融》杂志。


  吉佛德说过,由于科技的介入,今日的沟通与昔日最大差异在于,沟通已超越时间、空间,甚至权力与阶级的围墙。


  的确,科技改变生活,也深刻改变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效率。现在不到银行柜台、不受时间限制,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VideoTellerMachine)直接办张储蓄卡什么的,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但是,不用提交任何材料,没有纸质签名,仅凭几台机器设备,全程电子化操作,就快速申请到一张全新的信用卡,你玩过吗?前些天,笔者来到深圳市深南大道上的平安银行智能旗舰店,成功办理并当场领到了一张额度为5万元的平安银行标准信用卡。


  在旗舰店入囗内右侧,有一间“信用卡自助制卡间”。推门进去,左边是一台有点像笔记本电脑的一体机,上下都是液晶显示屏,桌面屏幕左边有个电话听筒,屏幕右边上有很多菜单选项。一体机的右边,是一台硕大的制卡器,有点像大型打印机。一体机前面,还摆着一张椅子。


  在椅子上坐定,轻轻触摸一体机桌面屏幕右边菜单,选择“信用卡”,拿起听筒,电话自动接通,正前方屏幕上立即跳出一个穿桔黄色工作服的平安银行客服小姐。确认要办信用卡之后,客服小姐要求笔者将二代身份证放在一个右边端口,身份证信息很快被读取并显示在桌面屏幕上。接着,进入多重的验证环节:客户小姐询问笔者手机号码,并向手机发送验证码,将正确验证码告知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然后,抬头对准正前方摄像头,验证笔者本人与身份证上的照片是否一致。验证速度很快,客服小姐很快告知匹配结果一致。此外,客服小姐还要求笔者用右手食指录入指纹,


  通过上述验证后,屏幕上跳出了平安银行信用卡品种及相应介绍,笔者选择“平安银行标准信用卡”,并按要求口头朗读屏幕上显示的“本人已阅读全部申请材料”一段话。之后是客服小姐各种询问,如户口、学历、住址、单位、职务、房产、车子等等,一贯老实的笔者都如实告知。每说一项,客服小姐都在后台进行录入,录入结果实时出现在桌面屏幕。相关信息录入、核对完毕之后,客服小姐要求在桌面屏幕上签名,但笔者签了三次都没有成功,第四次被要求签正楷才可以。


  接下来,进入最为关键的审批环节。大概30秒之后,客服小姐就告知笔者申请的信用卡已获审批通过,信用额度为人民币5万元。紧接着,桌面屏幕跳出可供选择的20个卡号。笔者很俗气地选择一个尾数为八的卡号之后,系统自动进入制卡环节。大概一分钟之后,客服小姐告知,信用卡制作完毕,请到右边制卡机上出卡口拿卡。把话筒放下,到右边一看,一张橙黄色的信用卡果然已经躺在黑色的出卡囗。拿到之后,客服人员又提示,点击桌面屏幕右上角可以立即开卡,也可以事后拨打客服电话另行开卡。笔者没有选择现场开卡。于是,这次在线办卡体验活动结束,从拨通电话开始算,全程约19分钟。


  应该说,如此申办信用卡不但简单好玩,而且十分高效,体验是愉快的。如果按传统方式,光填写一张纸质的信用卡申请表可能都不止20分钟,更不用说漫长的事后审核、审批及卡片寄送过程。但在这种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之后,有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具体而言,这次体验留给我们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从合规层面看,上述做法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银监会2011年1月颁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首次申请本行信用卡的客户,不得采取全程系统自动发卡方式核发信用卡,而笔者之前从未办理过平安银行信用卡。该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还规定,“本人已阅读”这段提示应由申请人抄录后签名,而平安银行采取朗读的方式是否算是“抄录”?更重要的是,银行对信用卡办理需要“三亲见”,即:亲见申请人本人、亲见身份证原件和亲见申请人签名。平安银行也在努力落实“三亲见”要求,但这种在线的“亲见”,全部基于远程视频,是否符合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有待监管部门的认定。


  二是从技术层面看,“刷脸”验证是否安全可靠?即使监管部门认同在线办理方式,那也只是解决了合规上的问题。对于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我们仍有疑虑。从办理过程看,平安银行综合采用了身份验证、人脸识别、指纹录入、短信验证等多种手段,不可谓不用心。但是,这样就能确保安全了吗?央视在今年“3·15”晚会上披露了多家银行对二代身份证识别的问题,已经敲响了警钟。在银行柜台上,训练有素的柜员尚不能完全识别出客户遗失身份被冒用办理储蓄卡,一个坐在液晶显示屏后面的客服人员又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对笔者身份进行确认?而且,在这里办理的是信用卡,具有消费透支功能,一旦被冒用办理,后果更严重,细思恐极。


  三是从业务层面看,平安银行如何确定授信额度?还有一些银行,在网点放置信用卡发卡机,用于存量客户在线申办信用卡,而且现场办理的是虚拟信用卡,仅用于网络消费,实体卡片经审核后寄送。针对存量客户的在线发卡,这些都相对容易解决。而作为一个从未与平安银行有过任何瓜葛的“新人”,笔者5万元的信用额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有人可能说,平安银行运用大数据对你进行授信。那么,他们又是从哪里获得了大数据呢?尽管本人如实陈述了个人相关信息,但是如果遇到作了虚假陈述的客户呢?笔者揣测,该行应该是在后台接入到央行征信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查验,但仅此就确定授信额度似乎太高效了一点。


  2015年1月4日,在李克强总理见证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借助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向远在家里的货车司机徐军发放了一笔贷款,俗称“刷脸”的人脸识别技术和远程面签方式由此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人脸识别等技术可靠性尚需观察及新监管办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似乎应该更多一份谨慎。而伴随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在线身份识别、互联网征信、电子签名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实现新飞跃。特别是,现有的一些监管办法与要求,能否适应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满足金融消费者快速变迁的需求,相关部门应该有所思考。


  我们深信,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的金融创新,将使社会更进步,让生活更美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