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面对泼污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王义桅:面对泼污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发布时间:2015-01-30 作者: 王义桅 

多年来,西方媒体总想往中国身上泼脏水,从非洲、拉美转移到了中国周边,巧妙配合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恰恰反映出美国和西方国家嫉妒中国影响力,也反映出中国模式相比西方模式更有竞争力,于是西方媒体在唱衰中国发展前景同时,在国际层面也污蔑中国输出不可持续、破坏环境与人权的发展模式。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30日北京日报。


  日前,纽约时报刊发所谓“停止中国对缅甸资源掠夺”的文章,妄称“中国爆炸式增长的需求量引发了一场对缅甸宝贵的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抢掠。这常常涉及公然盗窃”。


  纽约时报此文的由头是在缅甸涉嫌非法伐木的中国公民被拘一事。该报道恶毒之处不仅在于重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老调,更在于借此攻击中国的发展模式。报道胡诌缅甸当局为配合中国投资无情镇压反抗者,同时打出美国作为环境、人权和动物权捍卫者的旗帜,在污蔑、谩骂中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自己打造为道德卫士,从而为美国资本进入缅甸开道,是何用心不言自明。


  多年来,西方媒体总想往中国身上泼脏水,从非洲、拉美转移到了中国周边,巧妙配合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恰恰反映出美国和西方国家嫉妒中国影响力,也反映出中国模式相比西方模式更有竞争力,于是西方媒体在唱衰中国发展前景同时,在国际层面也污蔑中国输出不可持续、破坏环境与人权的发展模式。只是这种下三路的手段,着实令人生厌。


  不过,西方媒体的恶毒攻击也警示我们,必须思考中国企业在屡屡被设限和泼污的情况下怎么更好地走出去。近年来,我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国外投资额大增,但一些国外项目流产的消息也频频曝出。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验还不丰富,对所在国情况了解还不充分,不能很好地与当地公司、社团和利益集团合作,以尊重当地民俗、法律和规章的方式,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只有切实解决相关问题,才能将外界的污蔑、攻击转化为自身能力,避免我们“走出去”的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今年将全面铺开,在沿途的65个国家中,目前表态支持的有50多个,但无条件支持的并不多,多数国家希望靠“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多多的收益,而域外西方大国则虎视眈眈。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要践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理念,妥善处理好“丝路威胁论”,尊重当地文化、地情和发展需要,不仅与当地官方打交道,也应与其反对党、工会、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各种利益集团打交道,以民心相通、政策相通推动交通畅通、贸易与货币流通,真正做到建设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同时要推动地方与沿途、沿岸、沿线国家结对子,加强丝路公共外交,也是化解“走出去”风险,消除“丝路威胁论”的必要举措。(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