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2 作者: 王义桅
莫斯科时间2022年2月21日晚间,俄乌局势再起动荡。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乌东民间武装自称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卢布兑美元跌破80,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当天早些时候,俄罗斯基准股指MOEX收跌11%,创下莫斯科2014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夜盘交易中一度重挫18%。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2022年2月22日原子智库-腾讯新闻。
编者按:莫斯科时间2022年2月21日晚间,俄乌局势再起动荡。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乌东民间武装自称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卢布兑美元跌破80,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当天早些时候,俄罗斯基准股指MOEX收跌11%,创下莫斯科2014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夜盘交易中一度重挫18%。
美国武装部队防御准备状态已升至3级,与911事件同级。
受事件影响,欧洲股市和美股期货下跌。斯托克欧洲600指数跌至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盘中水平。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期货下跌,美股现金交易市场周一因美国假期休市暂逃一劫。
此时,距离2月16日美国声称的所谓俄乌“开战日”已经过去6天,俄罗斯一直没有动手,还曾回撤了部队,全球资本市场也一度放下心来,呈现短暂普涨。
开战?不开战?……每天的消息都不一样,全球市场的头上好像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一天没开火,就总感觉有个“大坑”在眼前。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洞察乌克兰危机背后的利益纠葛,才能了解和判断未来的走向。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乌克兰局势演绎是四对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认清这四对矛盾的真相,对了解俄乌局势如何角力,会有所帮助。
王义桅还表示,乌克兰乱局是美国需要的矛盾,这里面包含着对中国的算计:“彻底撕破脸,不符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付中国的目标;没有一定紧张关系,欧俄和解、中欧走近,甚至中俄德联手推行欧亚大陆互联互通,也绝对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以下为正文:
去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再度升级。西方一直无端指责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美国甚至声称“开战日”就在2月16日。但俄方2月15日宣布部分俄军已结束军事演习并开始从俄乌边境返回基地,16日也平静过去,“开战日”说辞被证伪。尽管如此,美西方国家仍在煽动紧张,声称俄方不仅没有撤军,还在增兵。俄乌紧张局势何时才能真正缓解?会否愈演愈烈?最终走向何方?
恩格斯指出,“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
乌克兰局势演绎正是四对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一是美俄矛盾:美俄矛盾是美苏矛盾的延续,尽管俄罗斯并非苏联,但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极力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遏制任何指望恢复苏联哪怕是部分恢复的可能,和冷战围堵苏联一样不遗余力。在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复兴空间的谋划中,乌克兰危机是关键一役。乌克兰是“俄罗斯帝国的钥匙”,这是西方政界的通识,也是华盛顿“策反”乌克兰的主要动机。美国外交战略家、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这样说:“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将不再是个帝国;有了听从使唤且服从(俄罗斯)意志的乌克兰,俄罗斯自动成为帝国。”
二是俄乌矛盾:乌克兰几百年里都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即便此后乌克兰成为独立的主体,也一直与俄罗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上看,乌克兰西部地区1939年并入苏联;乌东部的克里米亚60%的居民是俄罗斯人,1954年才加入乌克兰。苏联解体后,原来相互支持的产业体系被打破,俄罗斯要复兴俄白哈联盟,形成今天的欧亚经济联盟。原来是苏联核心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倒向西方,甚至拼命想加入北约,引狼入室,令俄无法接受。历史文化原因交织,俄黑海舰队驻扎在克里米亚,种种因素导致俄乌矛盾不可调和。
三是北约-俄罗斯矛盾:俄罗斯在北约眼里是“必要敌人”。法国《世界报》1月10日刊发的评论文章认为,北约应当感谢普京,没有俄对乌克兰明确势力范围的野心,北约或许还在痛苦中挣扎;现在,北约走出“脑死亡”,突然“神清气爽”,有理由相信并对外宣扬“欧洲发生武装冲突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1个是北约成员国。欧盟防务一体化建设,绕不过北约的坎。
四是欧俄矛盾:政治断裂带易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正如地壳板块连接处常常发生地震一样,洲际板块交接处和文明断裂带,也常常导致政治地震的发生。乌克兰坐落在天主教与东正教文明的交界处,乌克兰西部大多数居民为天主教徒,东部大部分居民信奉东正教,经济危机引发文明的冲突,导致国家处于破产和分裂的边缘,为大国插手提供可能,并最终以自身悲剧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这再次折射出欧洲分与合的宿命。欧洲东部边界在哪里?俄罗斯西部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从17世纪起就引发了无数次战争,今天也不例外。欧盟安全上靠美国,能源上靠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后,欧盟在能源上转而依赖美国。美国阻挠俄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2”管道项目,以便自己卖页岩气给欧洲,继而全方位控制欧盟,尤其是德国。
上述四对矛盾中,美俄矛盾是主要矛盾,决定乌克兰局势最终是战是和——如何和解,欧盟则发挥独特作用,诺曼底模式、明斯克协议,都与欧盟的外交努力密不可分。
美俄都在玩战争游戏,乌克兰人是演员,欧洲是舞台。为什么拜登信誓旦旦预测声称俄罗斯2月16日“开打”?实为达到“一石三鸟”目的:一是制造战争恐慌,进一步收编中东欧,破坏“北溪二号”;二是军工复合体推动收割战争危机果实,为四次加息,输出通货膨胀服务;三是进一步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破坏中俄关系。因为中国支持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与乌克兰保持比较好关系,不可能无条件支持俄罗斯。
再看俄罗斯。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春节前举行的系列安全磋商均无果而终。对话期间,俄罗斯至少给美国划了三条红线:一是北约必须停止东扩,不能让原苏联加盟国加入北约,特指乌克兰、格鲁吉亚;二是就算北约不吸纳乌克兰,也不能在乌克兰部署军队;三是北约要减少在俄罗斯周边的军事演习。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保持一种“在演习、战争、撤军间可以自如切换”的武装状态,即战争边缘政策,更可谓“一石三鸟”: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让美西方重视其红线诉求:北约必须停止东扩,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美西方也不能在乌克兰部署军队,同时要减少在俄罗斯周边的军事演习。将来俄会不断以战争临界点方式压乌不敢加入北约,并确保北溪2通畅及油价企高,当然不能配合美元加息。
乌克兰局势未来走向如何?主要决定在美俄手中,不至于美俄大打出手。从美国方面说,一是美国战略重心早已东移,从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到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重心是对付中国。二是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未来也难加入北约,美国没有直接的法律义务保护乌克兰安全。三是美国消耗俄罗斯实力也要避免俄罗斯雷厉风行,一举拿下东乌克兰或分裂乌克兰,导致欧洲国家无法指望美国。从俄罗斯方面说,动武定刺激乌克兰死命加入北约或变相加入,不符合俄罗斯利益,直接与北约冲突,消耗自身实力,得不偿失。但类似的军事演习、边境冲突大概率会反复出现,乌东部局势甚至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呈现出一触即发的紧张模式。只要各方博弈平衡发生变化,就可能再次出现紧张,但最终不会酿成大规模的冲突。
美俄虽不会因为乌克兰直接交火,但不排除俄乌代理人冲突。普京在全面权衡各种利弊和国内外各种情况,尤其是在不能从美国和北约那里得到其所提出的法律框架内的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已经做好全面军事准备的俄罗斯是有可能在乌东地区采取有限战争行动的,借此稳定国内局势,巩固最高权力,并进而谋求西方根本不可能提供的更大地缘战略利益。而乌东地区的军事交火,可以被认定为基辅当局破坏明斯克协议,从而为普京的有限战争行动提供理由,而俄罗斯正在进行的战略威慑演习,则无疑是震慑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军事干预意图的。
乌克兰战争烟幕弹是北约与俄罗斯的矛盾产物,是美国需要的矛盾,彻底撕破脸,不符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付中国的目标;没有一定紧张关系,欧俄和解、中欧走近,甚至中俄德联手推行欧亚大陆互联互通,也绝对是美国不愿看到的。这种变动不居的平衡,解释了美俄博弈和北约东扩的边界。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作用不能忽视。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季奥运会,在联合国推动发表奥运会休战决议,是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强调,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因为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体现的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也是中方一贯秉持的原则立场,对乌克兰也不例外。如果有人在此问题上质疑中方的态度,那就是别有用心的炒作,也是对中方立场的歪曲。
在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旋即飞回欧洲,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达成不少共识:一是北约-俄罗斯军控,二是“欧洲主义”。第一点很好理解,大抵就是延续了当下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谈判内容;至于第二点,譬如“如果俄罗斯没有安全,欧洲人就没有安全”,“俄罗斯是欧洲人,任何相信欧洲的人都必须知道如何与俄罗斯合作,并找到由欧洲人构建欧洲未来的方法和手段”——马克龙此类表态与其一贯提及的“欧洲人自己的欧洲”一脉相承,也大有美国无法代表欧洲之意。
这就不难理解,北约内部现在出现了强烈的欧洲声音,强调“欧洲的安全不应该针对也不应该绕开俄罗斯”。这个跟美国显然是有区别的。所以乌克兰危机就是考验欧洲的安全,能不能欧洲人自己解决;乌克兰的未来是不是能够放在欧亚大陆结合部的框架下,以互联互通的智慧来解决,而不是重复历史上大国政治的悲剧。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