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5 作者: 刘志勤
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表明,中国的经济既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经济总量保持在7.4%的高度上,是连续18个月来的低幅增长,虽然让国际期望有些失落,但是皆在国内业内人士的意料之中。其中有一个数据应当值得关注:国外直接投资(FDI)在第一季度虽然有5%左右的上升,达到400多亿美元,但是一些传统的投资强国特别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对华投资却大幅锐减。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2014年6月4日环球网。
刚刚度过传统的端午节,人们注意到中国庞大的经济龙舟正在逆水前行,人们密切注视中国的一举一动,仔细研究每一个数据,期望中国大船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防止出现“重力加速度”式下滑。尽管出现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风险十分必要。
最近的经济数据既有令人兴奋的要素,也存在着让人不安的成分。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表明,中国的经济既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经济总量保持在7.4%的高度上,是连续18个月来的低幅增长,虽然让国际期望有些失落,但是皆在国内业内人士的意料之中。其中有一个数据应当值得关注:国外直接投资(FDI)在第一季度虽然有5%左右的上升,达到400多亿美元,但是一些传统的投资强国特别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对华投资却大幅锐减。其中以日本为甚,对华FDI同比下降高达46%,总金额仅16亿美元左右;而美国的对华投资则降至12亿美元,创近年新低。而作为最重要的FDI来源国(地区)的港澳和欧元区的投资和韩国的投资虽保持稳定。但是,无论从有效投资或是象征性投资分析,均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这种情况值得重视。
从数据分析来看,这些FDI的投向发生微妙变化,特别是进入制造业的投资明显减少。这些领域的投入大小对整个GDP提升至关重要。而第一季度投入制造业的FDI同比下降11.4%,服务业却获得超过一半的(220亿美元)的投资,这个变化耐人寻味。尽管中国目前依然是外国投资者心中的理想投资目的国,但是怀疑、担心和犹豫的表现正在上升。一些国家在中国周边蓄意制造矛盾,毁坏中国形象,是影响日本等国投资减少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国内企业改革正在进行,经营成本高攀,传统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要继续保持对FDI的一贯有效的吸引力,仍需做出巨大努力。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中国的出口量下滑明显,特别是出口订单有所下跌。这虽然是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依赖型转向内需发展型转换的正常结果,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保出口促发展”的基本国策。因为,保持旺盛的出口,不仅可以保证中国制造的持久生命力,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国技术、中国知识产权在世界市场的布局、地位和增值效应。加强本国出口,一直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从未放松的重要政策。目前针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其本质就是保护各自国家的相应产品的出口利益。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6月1日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出现可喜回升,达到50.8。这是今年以来的最佳成绩,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息。特别是制造业中新订单的提升,达52.3,这表明中国制造业依然保持着健康和稳定的回升。这对于整个经济大盘具有特别意义。制造业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它的发展将带动全盘经济的走向。随着央行放松对银行存款储备金的弹性管理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促动效果不可低估。因为第二季度已经过半,这个季度的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如何将对能否顺利落实全年的经济产生关键影响力,要想减轻年底时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第二和第三季度的经济发展必须争取达到最高限。
中国经济是个庞然大物,不能放任下行压力无限增大,否则会产生“重力加速度”的不可控的可能性风险,这务必引起各主管部门的重视。当今中国经济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强对关键行业的投入,是保证经济稳步前行的必要举措。央行继续放松对信贷的限制,将大大有利减少中国龙舟逆水而行的压力。中国要争取在第三季度取得突破性增长。(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