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罗思义:安倍经济学存在逻辑误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罗思义:安倍经济学存在逻辑误区

发布时间:2014-06-11 作者: 罗思义 

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太过强势,而唯一保护本土经济的手段就是继续施行保护主义措施。一旦日本步入开放经济体行列,价格过高的本土产品将被价格低廉的进口产品打败。而开放经济无疑对拥护自民党的选民是毁灭性的打击。

        作者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2014年6月11日新浪财经专栏。

 

  许多日本经济学家对于安倍经济学过于乐观,然而,安倍经济学的逻辑有些值得质疑的地方,其一便是因果关系的逻辑误区:日本通货紧缩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日本的汇率曾处于高水平阶段。如果一个发达经济体物价太高,其经济增长率将会很低。一战后,丘吉尔宣布英国恢复金本位制,这意味着英镑汇率将被高估,结果导致英国进入了低经济增长率阶段。如果汇率过高,那么经济价格与国际标准比较也会太高,这将会抑制经济增长率。


  如图1所示,1995年,与其购买力平价水平相比,日本汇率被高估80%。甚至,其近期汇率也被高估30%。日本汇率高估了百分之三十意味着什么,很简单,日本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提供的价格过高。

 

  图1


  为了避免竞争对手的威胁并保持这百分之三十的高估商品价格,日本采取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自民党的支持者大多是日本本土企业的劳工和企业主,所以自民党允许这些小企业主制定过高的价格。而这恰恰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矛盾,即实行结构改革的同时打击了最支持其党派的公民。日本通货紧缩是由于其价格远高于世界水平。因此,日本不得不下调其价格以接近世界水平。


  这意味着通货紧缩是受到日本价格过高问题的影响,而不是导致问题的原因。


  如图2所示,从数据分析中不难看出,规模越小的经济体,它的进口的占比会越高。如图抽样依次排序,德国的进口最高,紧接着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进口比例已经十分低了,但是日本的进口比美国还要低。

 

  图2


  这归结于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太过强势,而唯一保护本土经济的手段就是继续施行保护主义措施。一旦日本步入开放经济体行列,价格过高的本土产品将被价格低廉的进口产品打败。而开放经济无疑对拥护自民党的选民是毁灭性的打击。


  另外,安倍经济学的刺激并没有改善长期经济增长率,它没有逆转固定投资率下降的事实,所以日本经济在长期走势中还会持续低迷。详情见图3。


 

图3


  即便日本政府和社会克服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问题,在中长期阶段来看不解决投资问题,根本不会有实质的经济增长。


  无论是开放经济或是提高消费税,安倍实际上是在打击自己的选民群体,同时也在威胁着日本民生。因而,安倍近来正试图借推行右翼民族主义政策、强硬的反华豪言和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等一系列手段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以转移自民党支持者批评其忽视民生的注意力。


  笔者认为,安倍经济学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借增加日本大型企业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他的目标是借货币大幅贬值降低日本商品出口价格,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这让日本居民与支持自民党的小企业主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面临下行压力。


  就这一点来看,把中国经济现状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作比较是完全错误的。按照国际标准,中国是物价较低的非常开放的经济体,日本则是物价较高的非常封闭的经济体。如果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国内的物价会走向国际价格,经济会继续增长。日本的城镇化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而中国还有更多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和基础设施完善的机会。


  综上所述,安倍经济学倒置因果,错把日本通货紧缩作为原因来施行量化宽松等政策。中国和日本的经济结构和国际地位完全不同。两国也面临截然不同的挑战,不具备可比性。(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