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04 作者: 张敬伟
中美贸战再次加码,两个经济和贸易大国边谈边打的博弈,给全球市场带来阵阵寒意。连日来,两国政界和舆论场频频释放贸易战带给对方的损失,且强调己方具有继续贸易战的实力和耐力。其他观察者则对中美贸战可能带来的双方损失和全球影响进行了研判和评估。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1日美国《侨报》。
中美贸易战叠加科技战,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游戏还在继续。
5月15日,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使用由那些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公司制造的通讯设备。16日,美国商务部正式把华为公司及其68个关联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要求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特批。
这意味着,美国排斥华为设备和技术,而且也被卖给华为零配件。
17日,美国商务部稍微松了口风,考虑为华为提供一张为期90天的“临时通用执照”。报道称,此举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允许华为购买美国商品,为现有客户继续提供服务。
中美贸战再次加码,两个经济和贸易大国边谈边打的博弈,给全球市场带来阵阵寒意。连日来,两国政界和舆论场频频释放贸易战带给对方的损失,且强调己方具有继续贸易战的实力和耐力。其他观察者则对中美贸战可能带来的双方损失和全球影响进行了研判和评估。
不管是双方口水战,还是旁观者的观察,中美贸战叠加科技战都非双赢之举,而是零和博弈,更对全球市场带来了弥漫性的焦虑和恐慌。
贸易战加码,科技战也在升级。美国对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在美市场的全面封堵,凸显美国在号召盟国对华包围效果不彰之后开始亲自上阵。一个超级大国对一家中国企业当做对手,具有不对称性,也不合逻辑。但也折射,华为技术和设备的市场竞争力让美国感到威胁,说明美国对华焦虑是全方位的。如此,美对华贸战叠加科技战才更加危险--势均力敌且针锋相对的对抗才更加风险难控。
情势已经发生变化。第一轮中美贸易磋商后的双方暂时隐忍似乎不再,磋商是否继续也存不确定性。两国元首在大阪G20峰会上能否达成再次休战的共识也不那么重要了。美国对华贸战加科技战的极限施压,让中国对美国诚信充满怀疑。去年5月份两国联合声明作废,前十轮贸易磋商“临门一脚”的功亏一篑,给中国落下了阴影。中国官媒连续的发声,也逐渐让中美贸易磋商破局的原因大白于天下。美方指责中国毁约似是一面之词,中方所“毁”是损害中国核心国益的底线,中方甚至将之视为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美国以此重启贸战,让中国无可选择。不管是否谈判策略,美国以强力压迫中国屈服却是不争事实。更重要的事实是,中美两国信任赤字激增,两国严重缺乏互信。
简言之,美国对华的逞强,和以往自信压逼中国的贸易博弈不同,当下是以对华真切危机感的思维对华施压,是以“剩勇”竭力“遏华”。现实残酷,中国对美虽有幻想但期待感正在趋弱。
美国对华危机感使美国对华贸战叠加科技战,不仅激活西方列强欺辱中国的历史回忆,也催化中国被美国霸凌的现实危机感。两强两种危机思维,让中美互信跌至历史最低,形成了互相怄气无奈较劲到底的危险格局。这场危险游戏由美国发起,中国接招演绎,导致两强难以相向而行,从而增加了两国博弈的危险系数。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将中美关系定义为“文明较量”,且是非白人国家间的“文明较量”。这种充满种族歧视的“文明较量”,让人想起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文明冲突”。虽是一家之言,在中美贸战加码的糟糕情势下,却被强化为美国对华战略的转向。
美国拿华为开刀,如果基于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份额,以政领经尚可理解。但是,美国通过国内法针对一家中国企业,并不能让美国高通或其他电信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从历史视野观之,美国对一家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也将成为一桩相当不光彩的事件,甚至会让美国成为阻碍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历史罪人。华为也好,高通也罢,以及微软、苹果,中美高科技企业已经形成了全球市场链。阻断华为在美市场链,或可对华为技术和设备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对于高通等美国高科技企业言,也失去了一个强大的市场伙伴。据悉,高通营收5%来自华为。因此,从高通到微软到英特尔,都对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表示深切担忧。
华为不是“无芯”的中兴。面对美国封堵,作为华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芯片公司,华为海思强调,“公司曾经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总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为公司生存打造了很多‘备胎’。”所谓“备胎”,就是未雨绸缪。一个中国企业都不畏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围追堵截,中国又何畏美国的贸易战呢。
贸战叠加科技战,或导致中美贸易脱节和中国在科技上自力更生,两国经贸利益攸关的纽带将不存在。果如此,中美或重蹈新旧强国零和博弈的历史魔咒。两强留有余地,不要将任何一方逼入无可转圜的死角,是中美共同的选择。贸战叠加科技战,是危险游戏,唐突不得。(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