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06 作者: 刘志勤
APEC领导人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国际社会十分关注这次会议的议程,特别是会议的预期效果更是人们讨论的关键。世界的舆论和猜测众说纷纭。德国的《明镜》周刊,在10月2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对当今的全球经济形势抱有十分悲观的情绪。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2014年11月5日环球网。
APEC领导人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国际社会十分关注这次会议的议程,特别是会议的预期效果更是人们讨论的关键。世界的舆论和猜测众说纷纭。
德国的《明镜》周刊,在10月2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对当今的全球经济形势抱有十分悲观的情绪。文章认为,自从雷曼公司倒闭之后六年了,资本主义经历了“日本式崩溃”:经济增长疲软,市场面临崩盘,贫富差距扩大……作者发问:世界经济还能够找到新的出路吗?作者还不无讽刺地说,无论是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或是在IMF年会上,或是在议会发言,政治家和企业家们口头的最流行语就是:“包容的资本主义”。
的确,现代人们已经很少谈及“资本流动的普惠作用”, 而是更多地讨论“百年不遇的萧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悲观情绪,是因为近年来全球的经济所面临的新挑战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发生了很多的变异,使得经济界难以取得比较统一的认识。由此,对于经济金融产业产生风险的评估体系发生分裂,滞缓了有效政策的出台,使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未能及时得以调整,延误了拯救整体经济的努力,错过了最好的转型时机。
美国的资本无限流动和信贷的无限扩张,曾经使全世界误认为“资本流动”就是一切,“信贷扩张”就是“自由经济”的最好体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惠。然而,在过去的六年中,人们依然没有看到形势的彻底好转,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仍然在为政府债台高筑,贫富扩大而费尽心机。而最坏的情况是,各国领导人似乎都没有找到让本国脱离经济下滑和衰退的灵丹妙药。
在过去的5年中,欧美各国采取的基本方针集中在“压缩政府开支”,“增加扩大税收”和“零利率微调控”这样三大政策上。我们现在可以冷静分析这些政策是否如愿收到效果,或者恰好相反:帮了倒忙,反而阻止了经济复苏的进程。有事实为证:希腊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开出的药方,结果“病情”未减,却有加重的趋势,失业率居高不下。葡萄牙虽然执行了欧盟的指令,经济也没有明显好转,国内无工可做,大批劳力流向非洲。日本正在经历1990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安倍经济学的预期效果将被上调消费税完全抵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不怕经济危机,就怕没有真正明白的经济学家和对症的治理药方才是最大的危机。现在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国际上对资本主义的原宗旨产生各种疑虑,自由经济是否能够使市场长期保持活力和平衡,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被各种病毒所感染,已经成为威胁个人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的不可靠因素。在这种时候,中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用以抵消资本主义消极因素对我国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在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蓝图时,应当注意重点推行“最实惠发展”计划,就是把解决眼前最紧迫的经济需求,能让老百姓立即享受到的改革实惠的项目加强投资。前几年大量投入的高铁计划,给中国的经济快速升级和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还提供了千万人的就业岗位,极大推动了国内消费水平。
中国能否实现7.5%的预定增长目标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但人们关注的不只是数据,还有数据背后的故事。因为中国目前采取经济政策和欧美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中国政府加大反腐力度,但是政府的公共支出没有大幅减少。原来流向饮食和奢侈消费的资金转向与民生有关的交通,教育和卫生领域。中国的经济体实在太大,仅靠“微刺激”是不够的,必要的时候需要“强刺激”是不需回避的现实需求。PMI指数的持续回落证明市场的担心,也证明应当到了“强刺激”的最佳时机了。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纠结究竟是“微刺激”好还是“强刺激”好,“巧刺激”才是市场最需要的。
中国经济需要“巧刺激”,时间要“巧”,刺激点要“巧”,刺激力度更要“巧”,在最后一个多月的调理,中国经济会给世界一个满意的答复。本次召开的APEC会议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增加“巧刺激”的活力。(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