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8 作者: 刘英
近日央行实施两年来的首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央行降息虽在意料之中,但时点超出市场预期。笔者认为央行此次降息蕴含四重目的:缓解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副主任,刊于2014年12月8日新华网。
近日央行实施两年来的首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央行降息虽在意料之中,但时点超出市场预期。笔者认为央行此次降息蕴含四重目的:缓解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降息政策取向中性,与欧美日量宽不同
12月4日,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决定将再融资利率维持在0.5%不变,明年二月份之前不考虑推出QE;英国央行也表示基准利率维持0.5%不变,维持3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美国虽在11月正式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仍延续低利率的鸽派风格不变。
而日本在不断地扩大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QE)的力度和规模,将年度基础货币增量提高到80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由42%提升至56%;增加资产年度购买量并拉长国债持有期限至7~10年。
而央行本次降息政策取向中性,与欧美日分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不相同。
降息为缓解通货紧缩,增加市场流动性
11月份汇丰PMI初值为50%,处于荣枯线临界点,较上月终值回落0.4个百分点。PMI连续五个月回落显示制造业生产经营延续低迷态势。CPI连续56个月回落,10月份CPI同比上涨1.6%,与上月持平,面临通缩局面,M2继续下行,回落至12.6%,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降低0.3个和1.7个百分点。这些都触发了降息机制,央行实施降息应属意料之中。
图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CPI变化情况
此前央行根据经济运行态势,采用过PSL、SLF、SLO、MLF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定向调节。由于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资产价格下行,银行惜贷,实际调节效果尚显不足。社会融资规模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明显回落。此次央行直接采用利率工具微调,是希望通过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流动性紧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回顾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重大会议提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就达十多次,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及三农等领域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三农”、小微企业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提出商业银行要为小微企业、新创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等十项有力措施。
图2:社会融资规模、国家外汇储备变化情况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新融资十条”,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缓解融资成本高问题。提出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虚高”的贷款利率等十项具体措施。
差别降息促进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转型
本次央行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利率,传统银行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对传统利率调整方式的改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差别降息是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体现,这实实在在动了银行的奶酪,在货币政策调控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银行加速转型升级。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拓宽,有利于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避免刺激房地产市场
在降息等政策的作用下,土地价格开始出现结构性反弹,房企在一线城市再次上演抢地大战。11月份上海土地成交额环比大涨678%,北京土地出让金也创历史记录。降息目的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缓解融资贵难题。因此,需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促进商业银行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银行等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更好地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防范资金流向房地产及投资等领域、“两高一剩”行业,进而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从贷款利率看,基准利率对于金融产品定价起引导作用,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根据基准利率的调整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融资成本下降,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显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取向。
从存款利率看,存款基准利率的小幅下调与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相结合,有利于把正利率维持在适当水平,维护存款人合理收益,扩大居民消费提振内需。
央行此次降息如未能实现上述四重目的,11月份和12月份CPI仍维持在地位徘徊,将面临进一步降息和降准。(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