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香港10月9日电(郭晓桐)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日前到访香港参与博鳌青年论坛(香港)。作为论坛的文化环节主讲嘉宾,张教授主要谈及中国电影的发展状况。在接受人民网香港记者专访时,张教授表示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越来越多,反应了两地电影的融合及其趋势的深化。
人民网香港10月9日电(郭晓桐)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日前到访香港参与博鳌青年论坛(香港)。作为论坛的文化环节主讲嘉宾,张教授主要谈及中国电影的发展状况。在接受人民网香港记者专访时,张教授表示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越来越多,反应了两地电影的融合及其趋势的深化。
自2004年起,《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正式生效之后,在香港与内地的合拍影片限制大大放宽。张教授认为,这极大的促进了两地在电影方面的融合,“其实从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电影工业本身如果光靠自己的市场非常狭小,不到一千万人的量级,很难支持一个非常繁荣的电影市场。”而香港电影北上的趋势是从20世纪的9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进行,无论是演员、制作人员还是导演,和内地电影的融合都非常充分。
张教授表示,在技术方面,香港电影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很多新的类型,内地电影受益于香港电影市场的经验,电影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例如《无间道》,警匪、悬疑电影是香港电影导演的非常好的特色。现在觉得内地警匪片水准随着香港导演的进入,也有很大的提升。又比如说陈可辛导演在内地做的工作,他带来了很多既有歌舞片的尝试,最近又有《中国合伙人》这样的电影的尝试,也受到大家的好评。
而在市场方面,张颐武教授认为内地电影市场还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尤其我们三四线城市,这些将来都还会继续借鉴香港电影的优势,同时内地的发展也会为香港的电影人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多发展的潜力。“这个看的很清楚,先是演员北上,最后工作人员也北上,导演也都北上了,现在看来北上其实和南下发展是交融的。这个对于整个未来中国电影,乃至于华语电影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