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选择原创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中国选择原创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15-04-28 作者: 马国书 

第三,每两年对“2/8战略”给予必要的重新审核,这样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便有可能逐步转型为“50%原创+50%延创”的原创驱动型的科技体制。第二是中国要想成为“科技强国”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原创科技强国,唯有“原创科技强国”才是科技强国的核心标识和出路。在“原创+延创”的新体制基础之上还需要实施“2/8战略”,即在创建新科技体制的初期,原创仅占体制权重的二成;其中八成仍由延创创新来充当——以此便可以有效维系“国产化+自主创新”之旧体制的有效延续。

  马国书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27日网易。

 

  4月17日由中国科技咨询协会主办、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办的“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原创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马国书认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科技体制的核心便始终是沿着西学和模仿之后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之体制基础来驱动社会进步的,而原始创新到了几乎无法察觉到其存在的尴尬境地。中国在获得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尤其当中国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第二大经济体时,以及当整个世界都陷入基础秩序失效和新秩序重构的大变局时,中国选择原创的发展道路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马国书在发表演讲


  马国书建议:首先,实现科技体制的创新转型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大原则,从“国产化+自主创新”的旧体制积极且果敢地迈向“原创+延创”为基础的新科技体制。其中“原创”即为“原始创新”;而“延创”则为在原始创新作为先决条件下的“延续创新”。一旦实施新基础驱动的“新科技体制”,不仅之前或原有的“国产化+自主创新”的科研活动和资源配置可以继续实施和推进,而且之前无法被体制理性涵盖在其中的“原始创新”,也将可以获得新体制的国家意志和配置机制的双认可。只有将“原创”纳入到科技体制转型的核心位置上,新的科技体制才会在体制行为的效率方面展现出对“原创”和“原创科技”的明确支持;否则,科技体制在“自主创新”和“原创”的支持比较中必然会偏好低风险的“自主创新”,而不会以体制理性的方式去支持高风险的“原始创新”。


  第二,每两年对“2/8战略”给予必要的重新审核,这样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便有可能逐步转型为“50%原创+50%延创”的原创驱动型的科技体制。第三,是中国要想成为“科技强国”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原创科技强国,唯有“原创科技强国”才是科技强国的核心标识和出路。在“原创+延创”的新体制基础之上还需要实施“2/8战略”,即在创建新科技体制的初期,原创仅占体制权重的二成;其中八成仍由延创创新来充当——以此便可以有效维系“国产化+自主创新”之旧体制的有效延续。


  第四,为了配合从“国产化+自主创新”之原有科技体制向“原创+延创”之新科技体制的快速转变,国家和各省市需同时推出或打造各自的“原创清单”以及可能的“机构原创清单”。(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