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8 作者: 董希淼
在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之后,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大门正在开启,这意味着银联一家独大的历史将被改写。面对这一市场空间,国内外相关企业均表现出高度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竞争时代已经到来。
文章刊于2014年11月17日中国企业家。
在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之后,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大门正在开启,这意味着银联一家独大的历史将被改写。面对这一市场空间,国内外相关企业均表现出高度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竞争时代已经到来。
银联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事实上,作为一家独大的清算组织,中国银联已经饱受诟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银联成立初期,并没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换句话说,当时市场上只有一位运动员,而现在运动员变多了,银联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自然会受到诟病。”
据了解,在去年7月召开的董事会上,银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要求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业内认为,这是银联为捍卫自身利益对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下的一剂猛药。于是,支付宝在2013年8月27日宣称“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
原中国银联首席经济学家、现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放开后,能够提高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竞争性,打破银联的绝对垄断,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降低社会成本。”
不仅如此,“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安全体系将得以提高。一旦一家系统出现故障,便可由其他系统临时转接网络,事后再由相关卡组织进行清算,对持卡人没有任何影响。”
相关机构或暗自准备
银行卡清算市场的放开,让中国银联压力骤升。不过,银联一位市场部门的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银联对放开有心理准备,内部正在制定发展规划。”
而公众更为关注的,则是谁将是“第二银联”。 有报道称,工行、通联支付以及支付宝都曾传出过可能申请卡组织牌照,也有消息称,广大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曾筹划成立“民间银联”。
而对于这些说法,支付宝方面的表现颇为淡定。蚂蚁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朱健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对于各界关注的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放开的事情,我们还处于研究阶段。”
不过,某股份制银行银行卡业务部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支付宝很有可能以阿里民营银行的建立为契机推动新的银行卡清算组织的设立和发展。不过,为了积累客户和建立信用体系,阿里民营银行可能会采取银联和新的银行卡清算组织并用的双重标准。”
除支付宝外,外界对中国工商银行或进军这一市场的猜测声音也不绝于耳。
而林采宜认为,“工行既是发卡机构,也是收单机构,不必转接结算,因此形成封闭式网络的可能性较大。工行和支付宝相比,支付宝与银联公共平台的性质更接近。”
与支付宝和中国工商银行相比,国际卡组织的态度则更为明确。
Visa公司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Visa对放开持欢迎态度,期待进一步了解有关政策的实施细则。
“作为国际卡组织的领军企业,Visa、万事达一定会把握时机进入中国市场,它们进入的方式很可能是并购或合资。” 第三方支付供应商易宝公司首席执行官唐彬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道。
林采宜则表示,“跨境结算业务的利润要高于境内结算业务的利润,因此国际卡组织更看重跨境结算业务,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做转接的方式。以前,它们委托银联但遭拒,放开后,不排除银联接受委托的可能性。”
董希淼认为,“虽然暂时各方都没有行动,但大家在等待细则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暗自准备,值得进一步关注。”
未来将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尽管相关机构对于布局银行卡清算市场言辞谨慎,但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在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一是代表国家意志的银联,二是代表国际品牌和国际资源的国际卡组织——Visa、万事达,三是代表大银行利益的工行或代表互联网利益的支付宝。”唐彬对记者分析指出。
林采宜也认为,未来会形成几家鼎立、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按照WTO的裁定,中国应该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即开放其他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
唐彬告诉记者,“在WTO规定的时间前放开,等于为银联预留出过渡期,有利于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有序发展。”
林采宜直言“由于境内结算业务利润本身并不是十分丰厚,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几大巨头在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短期的3—5年内,银联的优势地位不会发生太多变化,但长期来看,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竞争时代已经到来,整个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都会进一步提高。”唐彬说道。(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