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8 作者: 科勒德克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美元动态与世界变局”研讨暨成果发布会顺利举办。波兰原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科勒德克发表主旨演讲。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由人大重阳运营)承办的“美元动态与世界变局”研讨暨成果发布会顺利举办。波兰原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科勒德克发表主旨演讲。本文为人大重阳首发。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从华沙跟大家问好,我这边还是下午。各位中国的朋友,晚上好,美国的朋友早上好!我们也发现,美国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时期,要去选出他们的国家领导人。我们也希望,未来国际层面上能有更多明智的领袖。
我今天的发言重点要关注的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而且我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会探讨它与美元的动态。我更想关注的是中国的表现,包括中国如何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并且未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影响。中国是目前来说,国际化最大的赢家了,也不奇怪,为什么中国会是未来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坚定的支持者了。全球化经历了多个时期,在我看来,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进程,远远超出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不管是中国建国之初,一直到后来联合国发挥的主导作用,再到全球自由化的进程等等,都是全球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几个阶段。而且,我们也开始发现,世界经济体制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一国发生的动态,很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当前的世界经济已经越来越依赖彼此了。
当前美国总统出台的这一系列冒险的政策之前,很早之前,我们就开始看到了美国的历任总统任下的这些政策,都是跟全球化进程有所脱节的。你就会发现,从全球范围来说,政界领袖的这种政策并没有很好地与全球化的步伐统一起来。中国不管是在联合国,还是在G20的环境下,都在主动地支持和保持对全球化的支持是非常难得的。就在过去10年中,尤其是从90年-99年的时候,你会发现,尤其是日元在购买力上面占比很高,欧元占20%,俄罗斯占比是25%,印度也是在不断地提升。在中国是108%的实际的GDP增长。在十年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我一直在追踪中国的增速,假以时日,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就在疫情暴发之前,中国就已经占到了全球产量增长的25%。我们即便是欧盟考虑,包含英国的情况下,也只有19%而已,所以,在当前的疫情环境之下,我们会看到,国际局势会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的作用会更加凸显出来,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疫情期间依然增长的国家,虽然增速不是特别快,但是依然非常可观了。如果说我们去按照世界银行和IMF10月的最新的计算,我们对今年有明显的预判,明年俄罗斯的经济,可能是中国经济的14%,日本可能是18%,印度可能是中国的1/3,美国可能也就是8%。所以,在明年的这个情况,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都不如中国。我们看到他们还有很多地缘政治的影响,影响他们的经济增长。
除了GDP和经济方面的增速,还要去关注其他的政策,一些社会方面的发展,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中国领导人谈到,要关注的是高质量发展,不是只追求速度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去关注,不仅仅是GDP,更要关注更多其他的一些因素,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看到中国领导人跟联合国的领导人,也制定了2030年SDG的目标,比如说要解决极度贫困,由于今年的疫情,可能很难按照以前的计划完成消除极度贫困的目标,但是是唯一一个国家,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实现消除极度贫困的目标,所以这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当然了,由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还有非洲,东南亚这些国家,拉美等等,他们都有他们自己一些地缘政治的问题,但是中国越来越展现出它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我们看到,在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些成果,中国购买力的评价可能是印度的3倍,人均GDP不断增长。现在得益于中国的一些政策去支持这些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尤其我们看到,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谈的是普惠的发展。我们看到,在未来,我们不光关注的是GDP,或者BBP,更多关注的是比如说人类发展指数、质量这些方面的指标。我们看到,从社会方面的一些指标来看,中国现在做得已经不错了,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现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在人类发展质量这个指数方面,中国已经排到了1/3的位置上,超过了全球2/3的国家,美国只是排28名,波兰挺有意思的,我们排27名,在人类发展质量指数排名上。我们是第27名,排名超过了美国。在一些指标上,比如像金融等等,可能都略高于美国,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关注GDP。比如像印尼、墨西哥、坦桑尼亚,或者说乌克兰这样的国家。中国如何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不平等的问题,还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现在如何应对这些社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制订相关的政策更好地应对这些社会的问题。可能中国需要去放弃一些高速的所谓的增长,来去更多地关注这些社会问题。
第二个,老龄化的问题是更难解决的一个挑战,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中国也有很严重的老龄化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生育率在下滑,我们看到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也需要,比如说AI,或者说机器化这样一些发展的项目来解决它的老龄化的问题。比如说还有高端制造等等,还有我们看到,可能有更多的一些资金会要投入到这些领域,解决老龄化问题。还有环境保护的问题,习近平主席上周的发言上也指出,中国要高度关注气候变化,2030年,中国将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中国还是朝这个目标在发展,它在调整经济结构,更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中国的环保方面,还有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一些承诺和目标。
现在有很多的讨论,比如说全球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科技、文化、安全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关乎经济。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是“双赢”的全球化,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在西方也会开玩笑,“双赢”可能就是两个零,对于中国来讲。我也非常高兴,想去听一听中国的这些专家、学者,看看他们有没有一些观点,比如说一些包容性的全球化,听到他们说这个观点。全球化对于资金、劳动力等等的效率提高都是好事,所以全球化将会存在,将会更好地发展。
我们看看,我们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这样一个全球化,有一些国家可能会被落下了,比如说智利、圣地亚哥反对全球化,他们觉得并没有享受到全球化的好处和发展成果,有的时候是他们的一些错误理解,可能是由于他们本国的政策是错误的,并不是因为全球化本身来讲,出了什么问题,由于他们那些国家的一些错误的政策,导致他们本国的人民没有享受到全球化的发展优势,所以这些国家的一些人民的负面情绪,可能是有些误解,中国必须要证明,包容性的全球化是更好的一个倡议。比如说中国推出了BRI的项目。否则大家可能会怀疑中国的提法,会觉得中国通过这样一个做法称霸全球,但不是的,中国是想通过这样一些“一带一路”倡议,来更好地去展示中国提出的包容性全球化的意思。
我们也都知道,像非洲一些国家,中东的一些国家,还有印度,一些海岛国家,他们现在可能对于“一带一路”的倡议,或者这些项目有其他的看法,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的一些情绪,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确实面对了一些外面的质疑和挑战。过去几年,有一些不太专业的政策或者一些做法在海外,我们也看到,特朗普在全球的一个形象,就是越来越不负责任。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时我们也看到欧洲的情况,比如说,中国跟一些其他国家的关系,我来自欧盟,我们也看到,我们在欧盟这块,如果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磋商解决,就像在2013年的时候,欧盟现在的一个做法,更多地关注经济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疫情暴发的期间,有些国家现在也是出现了二次反弹,我们必须要小心。我认为未来的中国,包括它的包容性的全球化的一些倡议,欧盟来讲,我们大家都应该是更加地可靠,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在未来有很多的挑战和问题,我们不希望跟美国对抗,不是希望这样的,希望有更好的多方协同和合作,希望有更多的地缘政治,还有地缘经济。在多边关系中,大家都是一员。
中国的经济在全球化竞争中确实增长很多,我们看到中国有14亿勤劳的中国人民,中国也大力地发展它的科技,在软件方面,中国现在正在改进和进步,近期的一个研究指出,大家对于中国的态度看法是怎样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他是支持中国,还是不支持中国。更为重要的,你可以看到,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可能澳大利亚是81%,比如说不支持,德国是71%,在日本有可能60%多都不支持中国,法国是50%多,这些人没有去过中国,他们也没有研究过中国,他们就是听着西方的一些言论,他们看的是西方的这些媒体的报道,那些文章,所以他们自己不是特别了解中国,他们对中国有些误解。
你可以看那些发展中国家,我觉得新兴国家是一个自由主义的提法,这是一个西方的提法。我们是在不断地崛起,我们是在不断地发展,我们是在追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到,对于像一些巴西这样的国家,像乌拉圭或者南美的一些国家,或者老挝、印尼这样的国家,像我们这样一些专家,我们也会看到那些国家,看到《金融时报》上的一些国家,他们对于中国的看法,完全都是负面的,所以确实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如何影响那些国家对于中国的看法?对于这些国家,他们可能对于中国,包括我自己来讲,就像BBC,对于我们的观点形成很大的影响。西方的媒体对于印尼、老挝那些国家的影响也非常大。那些媒体上基本上不说什么中国的好话,所以你不可能简单地能够扭转他们的看法,比如说通过习近平的一些发言等等。现在对于老挝、印尼这样的国家,它受西方的影响很大。全球化是不可能逆转的,要把全球化的进程弄得更加顺畅,减少误解和冲突,还有阻力。
我们希望美国大选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转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中美关系,同时,也能够去重新恢复美国对于世贸组织、联合国、G20等等这些国际机构的支持。所以,我们如果不讨论中国的前景,是不可能讨论全球化的进程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进程,最终中国会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但不可能成为第一大储备货币,很有可能还要花三四十年,不会短期内马上实现人民币会首先去超过英镑,然后超过日元,然后成为第三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欧元自己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但是短时间内,还不会很快地被取代。而且你会发现,在2021年开始,启动第三个十年之后,包括一些俄罗斯等革命也会崛起,等到第四个十年的时候,捷克,甚至我的祖国波兰等等,可能在商业地位上也会有一些变化。
商界的这些数据,企业界的数据,也会是值得观测的领域。欧元的动能还是很强劲的,但是我们会发现,美国相对的地位是会收缩的。它可能更多地是一个全球金融,还有经济的紧张态势的一个影响。我们还需要关注未来的走向将很大地依赖中国,中国政治经济的选择如何。我的研究更多地认为,中国并不是有些人说的,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或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就是中国特色的一个方式。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