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林民旺:印度为什么如此隆重地哀悼李光耀逝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林民旺:印度为什么如此隆重地哀悼李光耀逝世

发布时间:2015-04-13 作者: 林民旺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后,印度政府旋即宣布:总理莫迪将参加李光耀的国葬。李光耀一直以来主张将印度拉到东南亚圈内。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才为这一外交战略构想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印度对李光耀(新加坡)的另一份感激之情是,新加坡为苏联解体后的印度摆脱外交孤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高调”哀悼恰好表达印度对两国50年友谊的珍视,以及进一步推进印新战略关系的期待。

      作者林民旺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3日共识网。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后,印度政府旋即宣布:总理莫迪将参加李光耀的国葬。同时,新加坡举行李光耀国葬的3月29日,也为印度的国家哀悼日,印度全国降半旗,暂停一切官方娱乐活动。虽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派出了最高领导人出席国葬仪式,但是印度的悼念规格显然更高。即便在29日的葬礼上,莫迪也是表情严肃,默默致哀,与坐在他边上安睡的安倍晋三截然不同。同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些村庄甚至还挂出海报,村民拉起横幅,以哀悼李光耀过世。国内媒体报道后,网友颇觉困惑,评论到“李光耀和印度人啥关系啊,咋印度和新加坡关系这么铁呢?”

 

  事实上,印度与新加坡之间的关系远远好于一般中国人的想象。正如印度总理莫迪所说,与新加坡的关系是印度对外关系中最强大的(strongest)的关系之一,新加坡是印度东进政策中的关键支柱之一,印度媒体则称新加坡为印度“天然的东南亚伙伴”。印度以“国葬”规格哀悼李光耀的逝世,原因不仅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私交和心心相惜,还涉及两国战略层面的高度契合。在莫迪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达出印度“超规格”哀悼李光耀的原因所在,“我们都很感谢李光耀对印度未来发展潜力所拥有的信心,感谢李光耀对印度的友情,以及他对印度经济发展及其扮演的全球角色的支持”。

 

  在近年出版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中,李光耀对印度及其发展潜力看似颇有微词。然而,回顾历史,李光耀对印度的好感却是最为炽烈的。建国之初,李光耀就曾多次访问印度,尊崇印度的多元种族社会。李光耀本人与尼赫鲁、夏斯特里、英迪拉·甘地都有比较好的私人关系。印度很多人仍然记得,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李光耀立刻竭力呼唤印度也进行核试验来抵制中国。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新加坡是第一个支持印度的国家,而此时中国给予了巴基斯坦最坚决的支持,英美大国都对印度采取禁运政策。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英国关闭了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后,李光耀曾邀请印度派军驻扎新加坡,使用新加坡的港口和军事设施。甚至在李光耀1966年访问印度之前,他还怂恿印度来亚洲采取“门罗主义”。显然,以印度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而言,难以达到李光耀的期望。印度直至1974年才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更没有能力在亚洲采取什么“门罗主义”的可能了。但是,当印度人谈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对李光耀能够如此“高看”印度感到特别高兴,要想到,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印度的国际地位已经一落千丈。另一方面,印度也有“愧对”李光耀深情厚望之意。因此,29日莫迪在媒体的发言中,特别说到“He believed in India`s potential more than many of us did(李光耀比许多人都更相信印度的未来潜力)”。只是随着后来冷战在第三世界的逐步展开,两国分别投靠美苏阵营,才导致渐行渐远。

 

  李光耀一直以来主张将印度拉到东南亚圈内。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才为这一外交战略构想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印度对李光耀(新加坡)的另一份感激之情是,新加坡为苏联解体后的印度摆脱外交孤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新加坡在东盟中的力荐,印度就无法顺利进入“东亚圈”,并逐步成为现在的一个重要“玩家”。可以说,新加坡是印度在东亚的“伯乐”和“带路人”。1992年印度拉奥总理选择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提出了自己的“东向”政策。此后,这一政策成为印度东南亚外交、经济外交的核心,新加坡则是支撑这一政策的台柱。正是在新加坡的极力支持和游说下,印度早于中国在1995年成为了东盟全面对话伙伴,1996年顺利加入东盟地区安全论坛。考虑到当时很多东盟国家对印度在冷战期间扮演苏联“特洛伊木马”角色的记忆,以及对印巴争端、中印关系可能给东盟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等,很多国家事实上都强力反对印度加入到东亚圈来。2000年,印度被拒绝在东盟10+3会议后,在新加坡的努力下,东盟和印度召开了首届东盟-印度峰会。同样是在新加坡与日本一起支持下,印度才获得了参加首次东亚峰会的资格。因此,莫迪的讲话中说,“印度的经济正在日益增长,印度与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的一体化正在日渐推进。他(李光耀)的梦想即将实现,他播下的种子今天正在结果。”显然,话中之意是向李光耀“承诺”,印度会继续努力,完成李光耀在世时的战略夙愿。

 

  1990年接替李光耀执政的吴作栋,将新加坡更进一步发展为印度东南亚外交的“窗口”,成为了印度东南亚外交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另一个则是越南)。吴作栋曾形象地将亚洲形容为大型喷气式客机,东南亚10国是底座,印度是一个机翼,中国则是另一个机翼。只有中印平衡,整个亚洲才能安稳可靠。正是这一思路,两国的经济、军事合作朝着深度发展。1993年两国就开始了联合海军演习,2003年双方签署《国防合作协议》,2007年两国签署《联合军事演习协议》,甚至还允许新加坡空军使用印度军事基地。对印度而言,允许外国军队在本国进行驻扎还尚属首次。

 

  莫迪对李光耀的“高规格”悼念,也许还饱含着他对威权体制的羡慕(印度过于分散的政治是推行经济改革的一大障碍),或者也是对李光耀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的钦佩,正如他称赞李光耀是“有远见的政治家”和“领导人中的雄狮”,说李的伟大成就激发了他,给予了他推动印度转型的信心。当然,两国建交50年,莫迪原本就计划今年访问新加坡的。这一“高调”哀悼恰好表达印度对两国50年友谊的珍视,以及进一步推进印新战略关系的期待。(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