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互联网金融”是建设实体经济的“脚手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刘志勤:“互联网金融”是建设实体经济的“脚手架”

发布时间:2015-05-06 作者: 刘志勤 

将获得中央支持,在强化研发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方面为提升中国竞争力继续做出贡献。正如李总理所说,东北传统工业的重新振奋,不是个简单的复苏问题,而是涉及东北工业“存亡”的大事。事实证明,简单的依靠互联网,无法振兴东北重工业的复兴。振兴经济,离不开传统实体经济的发展。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6日中国网。


  互联网金融不是万能网


  最近一段时间,理论界和学术界针对“互联网”发表了无数文章,几乎异口同声认为未来的中国经济的希望在”互联网”,大有“国家兴亡,全在网上”的架势。类似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流通等等,好像只要贴上”互联网”这个标志,就像镀了金,一切就上了档次,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变得时髦和时尚,财富似乎呼之即来。全民就这样沉浸在”互联网”的狂欢之中,这种”互联网热”似乎高烧不退,仍然有无序蔓延之势。在这个时候,真的需要有人能够提出冷思维,对当下的“互联网”热把把脉,找到更加符合经济规律和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都必须经过时间和市场的筛选,只有那些真正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产业才能得以生存。


  互联网金融只是个工具


  不管有些专家们把“互联网”的作用吹得如何天花乱坠,也不管”互联网”现在如何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也不管“互联网”的作用似乎无处不在,但是它本身的属性没有根本的改变:”互联网”只是个工具,只是个多功能,多智能的工具而已!它从来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实体经济,更不能取代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永远是附属或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副体,就像我们在许多建设工地见到的那些附着在各个在建高楼大厦的脚手架一样,“互联网金融”正是实体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脚手架”。这些”脚手架”构造复杂,互联互通,四通八达。它可以运送各种建筑材料,可以运输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到最需要的位置。没有“脚手架”任何建筑高手都无用武之地,是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细致的工程。但是,业内人士都清楚,不管”脚手架”多么重要,它也只是在建的实体工程的工具,而不是实体工程本身。如果我们很多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参与”脚手架”的功能最大化上,而忽略实体工程本身的安危,结果将是十分危险。


  我们强调发挥”互联网金融”在现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十分重要,但是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金融”成为”万能”的经济发展的推手。更不能把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职责交给”互联网”,忽视或放弃对传统实体经济的支持,将会在根本上动摇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石。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堪忧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我们如此高度依赖的”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居然不在中国手里,而是掌握在国外几个垄断者手中。这好比一个美丽的风筝在中国人头顶上,我们天天仰脸陶醉在自我欣赏之中,却忘记风筝线是牵在别人的手里。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安全阀和总开关是由外国企业掌控着。我曾经多次询问资深的”互联网”专家:万一中国做事得罪了这个国家,他们会不会故意关闭“互联网”服务器,让中国”互联网“瘫痪,直到中国做出对方所需要的让步?这位专家肯定地回答:所以,我们不能和对方闹翻,得听人家指挥。全世界有三百多个掌控互联网的“根服务器”,没有一个在中国人手中。这意味着什么,是许多玩互联网的人从不考虑的事情。美国近期公布的“负面清单”中,就把一些所谓敏感技术,或与互联网技术有关的元器件等列入不能向中国出口的名单之内。


  听到这个真相,浑身都是冷汗:原来我们一直是在薄冰上狂欢跳舞,对脚下的危险浑然不知不觉。


  在这种阴影之下,我们应当调整我们对”互联网”的无限依赖,而改为有限利用,适当利用,因为没有”安全第一”为根本宗旨的任何商务活动最终是为别人创造财富。


  我们在盲目享用别人创造的”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必须抓紧研制自己的服务器,把安全的钥匙掌控在自己手中,中国的未来将有最可靠保障。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实体经济保镖


  在当前的”互联网”热中,许多人依然存在对传统实体经济的偏见,值得引起关注。


  例如有一些金融高管认为,中国当前的传统行业如制造业等占据了大多的金融资源,要求这些实体经济退出占有的金融,资金份额,而把这些资源让给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产业”。这样的政策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真的实行,必将从根基上动摇中国工业化发展,沉重打击中国制造业发展势头。我们绝不能允许出现对传统制造业的金融资源采取”釜底抽薪”的做法,这对于国家完成结构调整,转型必定产生负面冲击。


  值得欣慰的是,李克强总理最近的东北之行,传达出强烈的信号:必须加强制造业的发展,东北作为中国工业化的最重要基地


  将获得中央支持,在强化研发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方面为提升中国竞争力继续做出贡献。正如李总理所说,东北传统工业的重新振奋,不是个简单的复苏问题,而是涉及东北工业“存亡”的大事。事实证明,简单的依靠互联网,无法振兴东北重工业的复兴。振兴经济,离不开传统实体经济的发展。


  没有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是无源之水


  中国面临增长乏力,经济活力减弱,就业压力增加,人民生活改善期望值上升压力加大,特别是中国经济原本最具活力的领域也面临习惯性减速的风险。我们曾经担心会出现”重力加速度式下滑”的要素依然存在,这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主动的”促经济增长政策,避免或减少采用”消极的,被动的”保经济增长政策。前者的效果是”促”增长,后者是“保”增长。而事实总是会证明,”保”是保不住的,唯有”促”才是确保经济引擎发挥正能量的正确措施。


  关注实体经济,让”互联网”成为帮助,护卫实体经济发展的保姆,保镖和忠心耿耿的助手,才能为中国经济新的腾飞做好充分准备。没有实体经济,所谓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无依无靠的脚手架,一遇风浪,就会轰然坍塌。(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