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5 作者: 刘英
沪港通从11月17日开通以来总体呈现“南冷北热”的态势。目前,外资对沪股通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沪港通对A股市场估值系统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及对全球经济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副主任刘英就沪港通的有关问题接受大公财经采访,她指出,随着沪港通的持续推进,国际化程度高的香港股市将对上海股市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文章刊于2014年12月 17日大公网。
沪港通从11月17日开通以来总体呈现“南冷北热”的态势。目前,外资对沪股通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沪港通对A股市场估值系统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及对全球经济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副主任刘英就沪港通的有关问题接受大公财经采访。
沪港通推动A股市场估值体系国际化
刘英指出,上海和香港两市的估值体系不同。由于沪港通之前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独立,与香港的成熟的国际市场估值体系差异明显。整体上A股的小市值股票由于创新和转型,可获得较大的估值上的溢价,因此以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喜欢炒小炒新,而大盘蓝筹股反而被低估。随着沪港通的开启,香港和上海两市逐步实现互联互通,这将有利于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国际化以及估值结构的合理化,推动A股市场走向成熟。
对于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国际化问题,刘英进一步指出,随着沪港通的持续推进,国际化程度高的香港股市将对上海股市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由于上海股市相对独立,A股的上市企业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估值面临一定程度的低估,即:大盘蓝筹股估值较低,小盘股估值较高,因此,沪港通在很大程度上对A股的估值系统的调整和完善有一定的先导作用,会逐步促使大盘蓝筹的估值回升,回归到和公司自身营运状况高度相关的状态。这将鼓励企业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是一个利好,也有利于A股估值标准的提升,提高A股的成熟度、国际化。
沪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里程碑式意义
谈到沪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刘英称此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由于沪港通采用的是人民币交易结算,因此,沪港通的开通直接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如香港特首梁振英于沪港通开通仪式上表示,沪港通不仅有效促进内地与国际市场接轨,还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主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毫无疑问的是,资本市场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为直接、有效的发展方向。
此外,沪港通的开启将加速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对于加强沪港两地的监管合作以及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都有借鉴意义。沪港通的启动也加速了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是我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沪港通有利于推动国内具备战略意义的产业快速发展,如“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相关概念。“从开通至今表现也可以看出,中国金融改革的制度红利将惠及全球投资者。”刘英表示。
刘英对大公财经表示,沪港通的开启实际上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是我国资本账户对外开放迈出了一大步,持有人民币的外国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实现了将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推动了人民币不仅作为贸易货币、计价结算货币,更进一步作为金融投资交易的货币。
沪港通国际影响:基金互认和加入MSCI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目前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所占比例和中国的经济体量严重不匹配”,刘英称,中国目前还未加入MSCI,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比重也将由目前的19%提高到28%。随着沪港通的发展,基金互认和加入MSCI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英具体分析表示,首先,沪港通启动之后,会带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红利的逐步释放,包括之后可能推出的深港通、沪美通等,以及注册制的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沪港通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改革的帷幕,预计A股市场的制度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都将会加速推进。而在此过程中,全球投资者都将分享到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红利,国际上都会因此而受益。(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