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由东西方中心前任总裁、杰出高级研究员查尔斯?莫里森博士带队的19人组成的外国记者代表团,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双方就新形势下的亚太地区贸易、安全和伙伴关系方面的利害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5月15日上午,巴西总统府战略事务秘书侯赛因·阿里·克劳德先生、总统府战略事务秘书处国际事务主任帕布鲁·杜阿尔特·卡多苏一行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双方就“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的中国与巴西的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和机遇以及智库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5月1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系列讲座第90期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2期在京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由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业内专家、相关高校、智库和媒体等代表一同参会,现场讨论互动气氛热烈。
5月19日上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组织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大讨论系列讲座第四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受邀主讲“全球转型与中国智库建设之浅见”,此前一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先生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2017年5月17日上午,值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多位曾参加去年座谈会的学者与哲学社会科学和智库界知名学者汇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参与“新时期中国发展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担当”研讨会暨习总书记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一周年纪念会议,深入探讨中国学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5月13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承办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国际经验与广州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云集广州,围绕广州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资源配置中心进行探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受邀参会,并发表题为“广州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路径探析”的主题演讲。
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研究“一带一路”问题最早的智库之一,也是“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在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人大重阳广泛活跃于国内外媒体面前,期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新锐学者。
5月14-15日,“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人大重阳作为国内最早开始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新型智库之一,广受媒体邀约,密集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做直播解读。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更是成为峰会期间、第一位央视在媒体中心的坐台嘉宾。
2017年5月11-12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受邀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在“城镇化与全球未来”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以“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为题的主旨演讲,来自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多国智库界、企业界、NGO人士参加了会议。
本周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将在北京开幕了。峰会召开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连续举办了五场预热系列讲座,邀请了15位国内研究“一带一路”的顶级专家,从多个角度为社会公众全面解读“一带一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新型智库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实地调研,坚持从实践中获得真理。三年多来,人大重阳学者走访40多国,积年累月行走在探索“一带一路”的求实之路上。中国学者的身体力行引领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新时代也助力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响亮发声。
“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的是让世界因为中国的发展变得更加美好。中国应该不断转变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走“海陆兼备”的发展道路,并积极推动国家、地区间的合作,打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走上了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现代化道路。但是这种传统的线性发展历程有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响应了时代的呼声,其核心在于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同时也是共同现代化的根本要义。
日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过境运输潜力研讨会在上合组织秘书处举办。上合组织秘书长拉·阿利莫夫、哈萨克斯坦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沙·努雷舍夫首先致辞,之后来自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部、中国发改委、海关总署、连云港、铁路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发言,北京交通大学张晓东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刘英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陈玉荣研究员等专家也在会上发言。
2017年5月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系列讲座第86期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热系列讲座第二场在京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赵磊,受邀就主题为“‘一带一路’:中国的文明型崛起”发表演讲。
距“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倒计时3天之际,5月10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外文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合作的未来”研讨会暨《“一带一路”故事》丛书(六大语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据悉,该套丛书分别从“古丝路”、“新丝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7个维度,通俗易懂地对外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外延,并已确认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展示。
中尼铁路虽然面临技术挑战及其他诸多困难,但报告认为其仍然具有较好可行性:青藏铁路建设所积累的高原建设经验以及工程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完全可以满足中尼铁路建设的技术需求;中尼铁路预计将会具有可观的运营能力,能够满足中尼两国的人员往来及货物运输需要;尼泊尔国内局势稳定、中尼关系友好等因素为中尼铁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了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思路和模式,以“政策沟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五大核心要素,着力推动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全球化进程,体现了中国新的世界观,是中国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国新的大国观、发展观、合作观和国际秩序观。
2017年5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党支部成立会议暨委员选举会议顺利召开。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纪红波出席会议,党务秘书兰青作为监票人与全院全体党员、教工约40人,见证了人大重阳党支部的正式成立。在党员各抒己见、充分发言之后,大会进行了党支部委员的选举,采用推荐候选人方式,在计票人的有效组织下,在监票人的全程监督下,顺利选举崔悦为党支部副书记兼宣传委员、邵建华为党支部组织委员,党支部书记暂空。
2015年《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开放的地区合作平台的定位,它“基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但是又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开放”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件之一,“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经济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平台,是实现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