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2 作者: 王文
过去我们用建设“一带一路”或者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而共建“一带一路”是第一次提到,这说明经过五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已经出现了全球共建的趋势,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连过去质疑的发达国家(也加入了),比如意大利。意大利官方前几天表示要加入“一带一路”,成为G7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发达国家。
编者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一带一路”出现了五次,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要在北京召开。央视四套(CCTV-4)《中国新闻》栏目专门开辟“奋斗新时代”两会特别报道,3月9日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与主持人周瑛锋就“一带一路”的质疑和风险等话题展开精彩问答。本文根据视频内容整理而成。
“一带一路”已形成全球共建之势
周瑛锋:今年“一带一路”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一带一路”出现了五次,我也注意到,在这五次当中有四次是在“一带一路”前面加了“共建”二字。而在过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带一路”总是说国际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所以共建二字的出现折射出了怎样的变化呢?
王文:你的观察非常仔细。过去我们用建设“一带一路”或者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而共建“一带一路”是第一次提到,这说明经过五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已经出现了全球共建的趋势,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连过去质疑的发达国家(也加入了),比如意大利。意大利官方前几天表示要加入“一带一路”,成为G7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发达国家。日本在官方的支持下这几年也建立了很多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机构和智库。连美国也是如此。我前段时间到华尔街讲课,有一两百人来听课,表示希望能够参与“一带一路”的投资。所以,正如习主席所讲,“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但成果归世界所有的,“一带一路”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周瑛锋:正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以利益共同体、人类共同体还有命运共同体为主要目标,以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才使我们的朋友圈越做越大,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支持和参与。
“一带一路”发现深度的新世界
周瑛锋:我看到有网友说“一带一路”要走大交流、大和谐和大繁荣之路,我也知道过去几年您调访了五、六十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那么根据您的观察,过去几年来“一带一路”给中国还有世界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王文:其实过去这些年我写了不少文章已经论及我的观感。但是最近我有一个新的体会,就是在过去五六年“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发现了一个深度的新世界。今天我带来了两幅珍藏的世界地图原件。第一幅原件是目前现代世界地图中最古老的二十幅之一,是1587年的。大家都知道1520年麦哲伦第一次环游世界,50、60年以后有了这样的一幅世界地图,但是这幅地图非常的不完整。
周瑛锋:我想知道五百年前的中国在什么位置。
王文:这是中国,这是印度。大家可以看到那时候还没有澳大利亚,南极洲也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区域,还没有被发现,这大概是18世纪才被发现的。北极和日本也是非常的模糊的。所以可见,500年前的世界对当时的人类来讲是非常陌生的,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轮廓。
下面是另一幅地图的原件,这是我挂在办公室里的,是1717年的,距今三百年前。相比刚才的地图,这已经非常清晰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非洲、欧洲,澳大利亚也已经逐渐被发现了,南极洲也被标志出来了。可见,这幅地图证明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人类对于世界地理层面上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这是三百年前开始有了比较清晰的世界地图的概念。
三百年过去了,到了现在,现在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还拿了一幅自己制作的KT版。这是目前相对标准的世界地图的模样。我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标注。颜色深的表示这些国家深度参与到了全球化之中,像欧洲、美国和中国,这些国家在过去参与全球化的程度都是比较深的,是相对比较发达,相对发展得比较快的。而颜色浅一点的,如中东、东南亚、非洲等,这些国家的颜色比较浅,说明他们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较低。但“一带一路”主要是与这些浅度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加深了合作,也就是说,过去将近五百年时间,西方从地理层面上发现了世界的宽度,而中国从经济层面上发现了世界的深度,发现世界是不平衡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深度的参与到全球治理,与那些还没有深度参与到全球化之中的国家加深合作,去平衡全球化的发展,去让那些欠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这就是中国在发现世界的新状态的过程中,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也是我们提出的中国方案。
周瑛锋:您刚刚用三幅地图为我们展现了过去五百年世界在地理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建设将全球化推向纵深,同时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可以看出,互联互通让世界不再遥远,不再陌生,也拓宽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王文:现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过去提到世界,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欧、美、日。今年春节,我到非洲去。大年初二我在去往非洲的飞机上,周围有大量带着孩子到非洲旅行的中国人。可见在中国人的概念中,过去几年还是春节旅游到新马泰、欧洲,现在年轻的父母们让自己的孩子拓展视野和认识,带他们到非洲去旅游,这代表“一带一路”在重新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
外界质疑挡不住“一带一路”共建步伐
周瑛锋:“一带一路”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很多杂音,甚至是质疑,比如“破坏规则论”“债务陷阱论”“地缘政治工具”等,您如何来回应这种质疑?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遇到哪些风险和挑战?
王文:我这些年去了很多国家听到了很多相关的质疑,也经常回应这些质疑,甚至还为此出了一本书。实际上,在回应的过程中,我感到越来越自信。在过去的四十年,一个与西方不同的大国崛起,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来自西方和世界不同的质疑,包括“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所以面对这些质疑,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
第二,这些质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反向的监督,让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不断的质疑使中国能够不断的进步。
第三,中国崛起了以后,进入了全球治理的深水区。过去我们相对的闭塞,不参与全世界。现在参与世界以后突然发现,这水还挺深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防着在质疑中存在的风险。
防控风险是“一带一路”的常态
王文:我个人认为,在未来“一带一路”推进进程中,我们会看到防范风险是“一带一路”的永恒主题。最近我在跟外国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都能接受我的观点。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你们也在质疑改革开放,现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了,不可否定的是,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带一路”现在才五、六年,我们再等等看,再给“一带一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它会非常非常的成功,会远远超过你们想象的成功,会不可估量的成功。
周瑛锋:其实“一带一路”作为这样一个时间、空间跨度如此巨大的倡议,不存在风险、没有挑战是不可能的。
王文:对,而且风险越高,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利润越高,这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学的原理。
周瑛锋:可能化危为机才是最大的机遇,负重前行才能行稳至远。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一带一路”峰会是2019年盛会
周瑛锋:“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给民众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也是越来越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原因。在昨天的两会外长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今年四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要在北京召开,而且规格更高、规模更大,活动更加丰富。您对于本次论坛有什么展望?
王文:的确,现在“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到每一个国家去,那些精英层、决策层、智库、知识分子谈到中国时都要谈到“一带一路”,这个非常了不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提出一个概念还不过五年多,这个概念就成为了一个全世界都知晓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中国的软实力。那么到现在,全世界都会对中国有所期待,期待“一带一路”下一步会是怎么样的。所以我的一大期待就是,通过这次峰会我们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未来的走向,让全世界通过“一带一路”更看清中国的未来。第二个很重要的点是,我们发现全世界现在很搭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人同样也是赶上了好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所以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峰会,我们能够越来越务实。王毅国委兼外长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也讲了这一次峰会不只是全球的盛会,对于中国人来讲同样是盛会,因为会有很多务实的合同、协议、成果等出现。所以我认为这次峰会,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周瑛锋:所以“一带一路”既是宽广之路,也是大道之行。未来期待有更多的同行者能够参与其中,毕竟独行快,众行远。(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