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廖群:2020年中国经济低点反弹,预测2021年GDP最新走势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频  /  

廖群:2020年中国经济低点反弹,预测2021年GDP最新走势

发布时间:2021-03-01 作者: 廖群 

编者按: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组织的“百年变局下的新征程”暨人大重阳迎春论坛2021在京圆满召开。中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人大重阳兼职高级研究员廖群出席“迎春研讨二:新发展格局下的宏观经济金融展望”环节并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人大重阳的新春论坛。


今天谈一谈今年中国经济在疫情后的情况,仅仅是个人看法。今年中国经济会怎么样呢?应该会呈现“报复性复苏”。什么是“报复性复苏”,之后我会详细描述。


谈经济之前,首先要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在去年左右了整个经济,包括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今年疫情仍将主导整个经济。很显然,2020年我国取得了2.3%的正增长,其他国家都负增长,就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经济大幅度衰退,下半年复苏的步子有所不同,中国的复苏当然是最快的。所以,经济表现得好不好在于疫情控制的怎么样。今年还是同样,疫情仍然是宏观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今年的疫情和去年的疫情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有疫苗量产和接种,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没有疫苗,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确实不好说,但有了疫苗,今年疫情的情况就会不同,从而经济的情况也会不一样。所以,我认为疫情仍然会主导今年整个经济。


要分析今年的经济,还是要首先谈一谈疫情到底会怎样。当然我不是医学专家,因此仅进行情境分析。第一种情景是,疫苗很有效,大家很快地接种,疫情上半年受控。这是乐观的情境,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第二种情景是,疫苗被证明有效,并逐步接种,疫情在全年日益受控,在下半年大部分国家进入大致受控的阶段,我国在今年下半年或年底首先步入疫情完结阶段。第三种情景是,疫苗注入无效,或者是接种费力和根本性的障碍,今年疫情在全球仍将居高不下,我国也是余波难消,就像最近这一段时间的反弹一样,这是一个悲观的情境。这三种情境中,第一种可能性不大,第二种可能性最大,所以我把它叫做基准情境,以下的分析就来自于它。


当然以第二种情景为基准情境,不是说悲观情境就要忽略。因为疫苗到底有没有效,目前还不能的打包票,还要看接种情况。但是经济分析预测总是要有一个基准情境,这次的基准情境是第二种。


在疫情的基准情境下,对2021年的中国经济的预测是“报复性复苏”,也就是经济增长不但要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且会把去年的增长水平补回来,这个我称之为报复性复苏或增长。


首先从三驾马车来看,去年复苏一直比较落后的消费,在今年会大力追赶。因为去年全年零售总额是-3.6%,虽然下半年表现还不错。消费复苏是慢于投资和出口的。如果今年疫情到了下半年,像基准情境那样,大家都安心了。抗疫措施都大规模解除的话,大家都憋了一年多,可能会出门报复性消费。预计报复性消费增长11%,去年是-3.9%,这会是很大的反差。


出口在去年下半年超出预期,今年全球经济也在复苏,在基准情境下贸易复苏,所以出口会保持去年下半年复苏的势头,预测全年增长10.5,也是双位数,去年全年是13.6%。


固定资产投资。今年企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应该会加速,基础设施投资会反弹,新基建发力。去年基础设施投资反弹是不够的,今年会有更强劲的反弹。


房地产投资因为“三道红线”而有所放缓。前几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很快,但也不会大幅度放宽。在这样的预测下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年5.9%,去年是2.9%,这是比较大的一个加速。


基于上述对三驾马车的预测,预测今年GDP增长8.7%。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我一直比较乐观,今年也是暂时乐观。从市场预测来看,大部分都在8%以上,但8%到8.5%间的比较多,也有超过9%的,8.7%属于乐观的一方。GDP增长8.7%就可以实现所谓的“报复性复苏”。如果我国没有疫情,大概经济增长速度会在5.5%-6%之间。取其下线,如果没有疫情起码也要5.5%。去年是2.3%,比5.5%差了3.22个百分点。今年GDP增速8.7%的话,使得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从这两年平均看是回到了疫情之前,而且把去年增长损失的3.2个百分点也补回来了,这就是报复性增长。


8.7%的经济增速比较高,刚才几位老师也提到了,只要疫情真正好转,这是有可能的。这是一种技术性的问题,就是基数的问题。去年前低后高,今年肯定是前高后低。去年没有达到应该增长的速度,今年低点反弹。所以,从技术上来看这是可行的。


从技术增长态势来看,去年是前低后高,今年前高后低,预计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13%、9%、6%、5.5%,这是去年前低后高的基数效应的反照。这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判断和预测。


再谈一下疫情后。


疫情百年不遇,是否对中国经济造成永久性伤害?我感觉不会。疫情后中国经济还会回到潜在增长轨道。从内需和外需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内需会回归到潜在增长水平。这是常理,正如年轻人大病以后痊愈是常态,新型经济体重创以后复苏也是常态。新兴经济体在历史上从来没被疫情打趴下起不来的情况。我国是不是新兴经济体呢?肯定还是新兴发展中的经济体。我国的人均GDP仅仅是发达国家的1/4左右,所以还有强劲的增长动力。


很多人觉得动力很抽象,怎么看宏观经济的动力呢?宏观经济动力一定要理解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属于科技跃进状态。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打压一两年后跃进更快。按照新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跃进使得经济增长就有了根本性的动力。


二是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新兴产业崛起,经济会随之增长。


三是城镇化还要持续。我国城镇化率为60%,但要和发达国家相比还要达到80-90%。城镇化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但还没有完全完成,所以还要持续。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的情境下,农民进城提升劳动力和消费水平,也因此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四是城市群的崛起。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等,有19大城市群的崛起,这是整个经济人口和经济空间的总体布局。崛起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对拉动经济增长动力非常大。


五是进一步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改革开放的空间,要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


基于以上观点我觉得有理由相信,内需在疫情以后会回归到潜在增长水平。


外部的挑战确实在增大。对我国来讲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一点,但也并非不可克服。具体来讲最大的两个挑战:一是中美冲突或者叫做中美贸易科技金融战,中美脱钩;二是产业链在加速从我国转移。这两者有相关关系。


中美脱钩是巨大的挑战,特朗普时期我们已经了解到美国怎样铁了心遏制中国崛起。拜登上台对这一方向不会改变,但是,策略上、方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短期来说对我们好过一点,不会无理取闹,会讲点理性和道理。但如果他能成功地联合盟国来遏制我们,比特朗普的风险可能还要大。他能拉来多少盟国还要看,总能拉到一些,但像欧洲德国等方向对我们也有比较有意思的表态,具体情况还要再看。但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另一方面是希望制造业从中国撤出,而且号召其他国家也从中国撤出。我国产业链前十年已经有撤出现象,现在产生了撤出加速的情况,这是两大挑战。


说了两大挑战的严峻性以后,中美不至于完全脱钩,这是因为两国关系如此紧密,完全脱钩对双方都是巨大的损失。大家要知道,中美经贸关系结构上是失衡的,但总量大致平等,而且量很大。结构上,货物贸易我国大幅顺差,美国大幅逆差,但服务贸易美国大幅顺差,我国大幅逆差。还有一点在对方国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也是国民收入,中国是大幅逆差,美国是大幅顺差。换句话说,美国在华有很多赚钱的企业,赚的很多,我们在美国也有企业,但是不多,赚得也很少。所以把三个部分加在一起看,两国的情况大致相当。


结构上不平衡,总量上大致相当,这个量大概是8000到1万亿美元左右。对于美国任何一届政府,因为西方政府是选举原因,他们对短期经济很在意,如果在他们总统任内四五年经济大幅度下滑,他们无法连任了。刚才讲到中美上万亿美元经贸总量,如果大幅下滑,对当届政府和经济业绩是有很大打击的,所以,中美不至于完全脱钩,完全脱钩对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所以,从经济角度来说,虽然我国有产业链加快撤出的情况,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主导地位不会改变。这里有两个数字,产业链从我国撤出在过去十年前已经开始了,可是过去十年我国制造业和出口在全球的份额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从7%和9%大幅上升到30%和13%。产业链撤出的主要两个国家越南和印度,制造业产值仅为我国的1%和10%。十年了,很多产业链撤出去了,但撤出的程度没有很多人所宣扬的体量那么大。


从经济角度看,以后我国中低端的产业链可能会撤出,但高端会进入,整体而言不会变。但从政治角度考虑,可能情况有所不同,但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听从美国,这是一个问题。


以上是从内需和外需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最后的结论为,疫情以后我国经济会回到其潜在增长轨道,即中高速增长。过去四十年可以说是高速增长,特别是前一段是超高速增长,但是由于规律性的原因,从超高速转变到高速,又到中高速,现在正在进入所谓中高速,中高速的定义是4-6%之间的增长速度。所以,大致预测,今后二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在4-6%之间。前十年2020年到2030年是5-10%,后十年2030年-2040年是4-5%。2021年除外,刚才讲了预测是8.7%,这是因为从2020年低谷反弹的缘故。



这是我对2021年和疫情后情况的简单分析,谢谢各位!


文字整理:郭方舟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