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翁诗杰:中国东盟关系应朝多维度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智库聚焦2022全国两会  /  

翁诗杰:中国东盟关系应朝多维度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14 作者: 翁诗杰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对于中国东盟关系有哪些新提法?东盟国家的人民对中国有哪些新期待?在今年两会期间他们最关心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深圳卫视直新闻专访了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翁诗杰。在大约3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翁诗杰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期待。

受访者翁诗杰系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下议院前副议长、前交通部长。本文刊于2022年3月13日深圳卫视直新闻


编者按: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对于中国东盟关系有哪些新提法?东盟国家的人民对中国有哪些新期待?在今年两会期间他们最关心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深圳卫视直新闻专访了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翁诗杰。在大约3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翁诗杰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期待。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翁诗杰多次提到“稳字当头”的重要性。据他观察,对于海外人士而言,今年的全国两会最大看点就是中国如何落实“稳经济、稳增长”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稳”不仅有利于中国,对于整个亚太地区而言都至关重要。


另外,“东盟共同体愿景”、“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协定也是此次采访的高频词。这些词背后有一个交集,那就是中国与东盟的关系。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外长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东盟关系“没有最好,只会更好”。翁诗杰对此十分认同,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下一个30年里应该超越经贸合作的主轴,朝“多维度”发展。


“感觉您对中国东盟关系充满期待”,采访的最后我对翁诗杰说。他也笑了笑说:“对于中国的发展,我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只一次强调,在当前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每一个经济体的盛衰命运是休戚与共的。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翁诗杰


以下为专访全文实录:


深圳卫视直新闻:在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如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也如期举行。此次也是马来西亚继平昌冬奥会后第二次参加冬奥会,您如何评价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在当前形势下,如期举办冬奥会有什么意义?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翁诗杰:其实马来西亚是地处热带,我们对冰雪运动相对陌生,虽然(马来西亚)是第二次参赛,但我们还是处于一个初步学习的阶段。


今年北京冬奥会让我觉得,不管是马来西亚或者是中国本土的人民,值得骄傲的是,它成功地向世人展示的,不只是中国本身雄浑的国力,或者像有人说的“超群的赛会组织力”,而且它成功展示了一个“自信、创新和包容”的中国,同时也借助这次赛会之便,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申奥愿景,这不是容易做到的。


此外,我在追看开幕式和若干项目的时候(发现),中国对节能减排承诺的执着是很难能可贵的。在开幕礼上点燃圣火的环节,我们看出来中方确实是把这个做得非常到位。对节能减排的承诺,中国确实是非常执着。


从选手村的设施设备到开幕式,美不胜收,甚至应该说是凸显了我们中华人文元素的节目安排,方方面面都是匠心独运,创新科技融合了人文底蕴,再配上精准无缝的管理,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也展现了主办方的自信,折射出中国软硬实力结合的“巧实力”。


我把整整两周的比赛都看了一遍。在当前全世界这种疫情下,再加上当前的国际关系形势也相当严峻,中国毅然如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一方面我必须得要点赞的就是它的闭环式管理,成功通过了防控疫情的这重考验。


另一方面,(中国)也战胜了若干国家正在进行所谓的“外交抵制”。在这种干扰在这个地缘政治外交的博弈上,中国是打了漂亮的一战,有正面加分作用。



深圳卫视直新闻:中国两会刚刚落幕,您认为今年的全国两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而且您自己关心的那个领域是什么呢?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翁诗杰:我作为外籍华人,这方面我仅能够比较粗略地说,不敢说是点评,仅仅是粗略的观察,或许说得不到位。


每一年的两会,当然对海内外来说都是大事,今年中国两会同样备受国际瞩目,我相信当前不管是东南亚国家也好,或者是欧美国家也罢,其实大家对中方如何能够应对全球当前的这种政治经济逆流都非常关心。看中国如何反应,如何应对,如何落实“稳中求进”?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都在准备的经济复苏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如何把我们的经济重新真正振兴起来?


很多人都自然地把焦点锁定在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复苏肯定会带来正面影响,而且是方方面面的影响。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十分期待的。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这个词前阵子我们常听到,那么它的战略布局是什么?我非常期待它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尤其是针对东南亚地区。我们看到去年11月,随着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提升,双方已经成为了全面的战略伙伴,我衷心期盼中方能够以当前这种优势早日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个平台,我觉得这个是重要的。它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了一个模式、样板,另一方面它也高度契合东盟2025年的共同体愿景。


我们再看一看这个时间点,东盟共同体愿景放眼2025年,它的内容其实跟中方先前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我觉得这是一个必须得要精准“逮住”的机会。


深圳卫视直新闻:您刚刚也提到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您观察今年两会的经济部署如何体现这一方向?中国的“稳”对于区域以及全球而言有何积极作用?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翁诗杰:我个人不曾在中国大陆生活过,我仅能够从资讯数据各方面着手,希望能够做一点观察。其实我觉得在当前这种发展势头下,说实在压力应该是挺大的,尤其很多人都在说经济下行压力扛得住扛不住,还有就是每一个社会,包括马来西亚在内也一样,大家担心的就是民生。最怕什么?怕下岗或者是怕失业。任何一个国家在做经济布局的时候,这个是重中之重。


中国当然在这方面更不用说了,是人口大国,所以稳中求进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失业率,这个很重要。每一年肯定有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投身职场,这方面有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岗位?不管是在民企单位,还是在央企国企政府部门等等,这些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我作为一个境外的外籍华人,这方面这些年来我都注意到了,中国两会尤其是针对国内这一块肯定是非常注重的,更何况我们都察觉到了每一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都特别强调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这个我们不只是看《报告》中所用的措辞,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它的内容。


我相信很多人可能跟我有同感,政府工作报告主要还是以民为本。但是以民为本,知易行难。我们看到中国在这方面,不管是处在逆境当中还是在顺境当中,它都将以民为本提升到国家利益的层面,这是值得很多大小国家学习的。


从海外的角度来看,我相信到大多数人都会预测中国将坚持市场开放,扩大内需,同时也会充分利用RCEP的这种机遇结合本身双循环的经济模式,以抗衡经济下行的庞大压力。


而东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稳中求进”对整个东南亚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当然是最为重要的。这是非常关键的,其他地区也一样。毕竟在当前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每一个经济体的盛衰命运是休戚与共的。


中国本身内循环,需要扩大内需,它广袤的市场和购买力的提升,其实都是我们这些周边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在内,我们这些贸易伙伴希望看到的。其实我们要谈全力复苏,经济希望何在,希望就依托在中国鼓励消费、扩大内需,这一方面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我相信马来西亚本身也有很多企业主,其实都希望等着我们自己本身的边境开放之后,我们可以出去,出去之后能够对接,能够早日把经济复苏真给启动起来。我们没有“清零”的本钱和条件,因为我们这里的单日确诊人数一般都是上万的,这种情况下,确实很多人心里充满了纠结,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您刚刚也提到了RCEP,整个东盟国家其实都非常希望RCEP可以稳步发展。今年的一件大事是RCEP落地生效,您认为这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区域发展而言有何意义?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翁诗杰:当然我们都知道它今年落地生效,马来西亚也将会在本月,也就是3月中旬,正式纳入RCEP范畴内,因为我们是在今年元月的时候才提交国会核准,所以就晚了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RCEP里面的15个成员国当中,东盟本身占了10个。这10个国家,当然发展水平不一,但是大家都把由自己主导的、提倡的这个RCEP,看成是我们即将要复苏经济的希望所在。


我个人做了一些数据上的观察。我发现以2020年为例子,中国和其他14个签约国包括马来西亚在内,它的进出口贸易量就已经占了中国贸易总量的31.7%。同时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2.7%。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RCEP的落地生效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积极动力。


同时我们也相当乐观地预计,这个协定的落地,肯定将会使签约国对华贸易量的比重进一步上扬,对中方的GDP增长肯定有积极的作用。


在广义的层面,中国积极参与由东盟主导的这么一个RCEP,其实已经展现了中方对捍卫全球一体化多边合作的一贯承担。尤其是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都知道了,全世界开始已经有一些逆全球化的苗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够登高一呼,以实际的行动来捍卫,来支持全球一体化多边合作机制,绝对是有积极作用的。


与此同时,我联想到另外一个,那就是CPTPP。CPTPP最近的新闻也很多,中国也已经正式申请加入CPTPP。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积极申请加入,展现的是它本身对经贸机制向外开放的一种自信。


因为CPTPP本身,虽然跟RCEP的成员有不少的重叠性,有好些国家一方面是RCEP的成员签约国,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已经在CPTPP里头,有这种重叠性存在。但是CPTPP它本身所设置的入会门槛高,其实开始我看的时候,估计我们东盟有些国家可能真的是跨不过去的。但是中国在前不久能够能够直接表态说我要加入这个CPTPP,甚至付诸行动了,我觉得中国对自己的开放足够自信,也就是准备接受CPTPP的这种高门槛的考验,所以我对于中方最终能够加入CPTPP是保持乐观态度的。尽管我们也听到CPTPP里面有一些杂音,但是我觉得真金不怕红炉火,这个是我的看法。



深圳卫视直新闻:下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和东盟关系的,2021年其实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成为了亚太合作的一个典范,目前中国和东盟已经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未来中国和东盟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要发展双边关系,您怎么来看未来的双方的发展呢?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翁诗杰:我个人其实在这些年来,对东盟的观察是持之以恒的。我当然也非常兴奋看到,前不久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又向前跨进一步,成为了全面的战略伙伴。


我们再放眼下一个30年,我相信,随着2021年双边关系已经提升到全面的战略伙伴层面,以及今年RCEP落地这两个因素。我预料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将持续深化。


与此同时,我觉得在下一个30年,尤其是在开局之年,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应该朝向多维度发展,突破当前聚焦于经贸的框线。换句话说,你第一个30年,我们看到的主要还是离不开经贸的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主轴。但是下一个30年,我们不可能说还是在原地踏步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脚步迈出去,朝向多维度发展。


此外,刚才我在回答前面的问题的时候,提到了2025年关键点: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对于共同体愿景,坦白说,已经提了好些年了,而中方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提供了一个机会之窗。这个机遇很关键,因为东盟共同体愿景是涵盖政治、防务、经济、贸易和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这方面它跟中方要深耕的维度高度契合,它是构建中国和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理想的良机,对双边增进互信、消除矛盾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充满了期待。


尤其是前几年,我们希望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落地,能够结合地缘,真正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平台,共同为地区和人民谋福利、谋幸福。我觉得这是当初习主席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时的初心。


深圳卫视直新闻:我们最后想问一个关于美国的问题,美国发表了“印太战略”,并且指出它的战略重心将放在亚太,您觉得东南亚国家是否面临要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且,东南亚国家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亚太?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翁诗杰:其实美国费劲心思要把战略重心放在亚太的想法并不是始于特朗普时期。在奥巴马执政后期阶段,坦白说就已经在琢磨要“再平衡亚太”,再在特朗普时期从亚太改为“印太”。而到现在,拜登总统又老调重弹。但是我们回头看一看老调重谈到底对我们整个东南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其实我们不妨很客观来看一看,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其实是基于历史因素和冷战思维的这种延续,到目前为止普遍上都存在一种“两头押注”这样的一个心态。就是大家时常听到的所谓“经济靠中国,防务靠美国”。但是如果你逐个看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东盟成员国,站在各自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衡量,谁都不想在中美两大国的博弈之间选边站队,谁都不想。


东南亚国家心目中的亚太到底是什么模样?其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心目中的亚太就是一个自由和平的中立区,当然这好像有一点乌托邦、太过理想,但它确实是按照这样一个理念,来打造一个东南亚的和平自由中立区,英文的简写就是“ZOPFAN”,这其实不是新鲜事,东盟国家外长在1971年的时候,在吉隆坡签署了一份《东南亚中立化宣言》。


换句话说,到今年为止,大家还是秉承着这样的一个理念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平无核,不受外力干预的一个大环境,这个才能够有利于我们各自国家的建设发展。回头再看一看,所谓“防务靠美国”这样的一个说法,其实充其量不过是沿袭过去冷战时期的传统。


目前这种想法其实到底是不是一厢情愿,见仁见智。但是我们不能够忽略的一个现象是东盟国家,尤其是涉及南海水域主权争议的声索国,它真正的心结,到底是什么?


我做了如下的一种观察,我觉得这些声索国它们本身都是利益方,它真正的心结其实是离不开所谓相关的争议,悬而未决的争议。到了今天还没有一个说法,还没有一个出路,这是一个必须得要认真对待的“痛点”。


同时中国在南海的强大军事存在,也令这些国家普遍上产生强烈的不安感,它们的不安对或者是错暂且不说,但是产生这种不安的感觉是客观的事实。因此有些成员国才会寄望美国能够“重返亚太”,以平衡所谓“中方军事实力的膨胀”。这个是一些国家领导人他们本身的一个设想。


事实上,问题的症结是在于双方互信的不足,就是“信任赤字”。大家现在都喜欢用这样的一个词,信任赤字就是对对方有一定的怀疑,疑虑这样的一种心态,我觉得是必须得要认真去处理美国和它的盟友。而美国及其盟友向来的优势,是有压倒性的国际话语权。这个优势使得每逢南海问题出现了矛盾分歧的时候,它们就见缝插针,甚至是处处扭曲事实,丑化中国,这些都是事实。


如果处于被动的一方,它本身在国际传播本来就备受打压,同时又不能够有效地去突围,以便能够深入植根于东南亚的民间。你不能够植根在东南亚的民间,就根本不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所谓民心相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陷入一种停滞不前的境地了。


我也听过一些人可能对民心相通作了这样的一个诠释,他认为说民心相通的指数应该是以双方旅游互访人数、旅游互访人次的增长作为衡量。我个人不认同这一点,因为旅游人次说实在的长得再多,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套,能够增信释疑的话,到头来充其量也不过是能够增加你的收入而已。观光事业的收入而已,不意味着民心相通指数的改善。


因此在发展对东南亚的关系上,经贸的增长往来的频繁,那只是折射出了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关系的成熟,但是不足以概括全方位的关系发展,更不能够因此将彼此的关系定位在以利相交的这样的一个层面上。经贸合作当然离不开利益的,我不是说这个不需要,但是不能够永远盯在这样一个层面上,而没有其他的突破。去年11月中方表态支持东盟成为无核区,这是一个深具积极意义的举动。双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为下一个30年的开局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构建中国和东盟命运共同体,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更是刻不容缓的关键环节。它会是中方拓展同时深化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


我是衷心期待刚才所提到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能够真正落地,同时发挥它的功效,这是我衷心的期待。


深圳卫视直新闻:感觉您对于中国和东盟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期待的,而且对于除了经贸领域,对多维度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和建议,谢谢您。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翁诗杰:这次我知道中国国内的两会,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都希望中国一路往前走,对于我们这些周边国家,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振兴,(帮助)我们后疫情时代的经济。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中国本身所面对的挑战和考验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希望在某一个我们自己本身所熟悉的领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都希望中国的前路能够走得比较平坦,少一点坎,是吧。这个是大家所期待的。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