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夏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尽显独特风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迎春论坛  /  

夏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尽显独特风范

发布时间:2024-02-28 作者: 夏璐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容自信、劈波斩浪,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经过新时代十年的不断开拓,中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

编者按:2024年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的“抓住一切时机,主动担当作为”第四届(2024年)人大重阳迎春论坛在京顺利召开。近40位来自人大重阳的专职、部分兼职与校内部分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新时代下的新作为、新担当。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教授夏璐在“迎春论坛四:青年对话:智库作为与青年担当”环节发言,以下为其发言内容:


d10392ea2707f4672422580866355109.png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教授夏璐


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其中之一则是“彰显了我国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树立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容自信、劈波斩浪,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经过新时代十年的不断开拓,中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这些成就与变革的实现,非一朝一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以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些成就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大国外交形象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大国外交形象塑造的主要路径,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的内在规定。


一、以党的领导应对复杂局面,制度优势保证外交事务行稳致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得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其一,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和政党使命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世界秩序合理建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系统回答“三大时代课题”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并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把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其二,从工作方式来看,党中央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就能在把握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协同配合得更为顺畅,战略部署和推进落实能更加有力,从而达到外交事业顺利展开、工作实效得以提升的目的。


二、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方案贡献东方智慧


立己达人,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逻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求我们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目前,全球性问题的紧迫性、联动性上升,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


为此展开的重大多边外交活动较为活跃,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成为全球性主要议题。与此同时,各主要力量之间存在竞争较量,争夺的核心仍将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道义优势。


新时代以来,一方面,中国秉持外交与内政密不可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动的思维方式,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全球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等理念主张,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画卷。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的恢弘气势。2024年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马尔代夫总统举行会谈。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同法国、德国等欧洲多国及欧盟机构领导人多次深入沟通,元首会晤聚焦共同利益、擘画共同未来,彰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襟。“体育外交”“点对点外交”“家乡外交”“云外交”等外交形式的创新,树立了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际舞台,外交话语尽显大国气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语言表达放置到外交场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风格的鲜明写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际舞台,生动表达中国外交的文化语境、价值理念和政策实践等,体现了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自觉与自尊,展现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


首先,外交场合中,国家领导人多次广引经典和谚语、善用比喻和类比,展现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例如,习近平主席在外事场合中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比喻各国需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和政治经济制度;援引“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绘亚太地区携手发展的愿景;借用湖南民歌歌词“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来形容同新老朋友见面时的喜悦之情。这些经典论述和谚语,形象贴切、极具感染力。


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理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海纳百川”“协和万邦”等思想观念中吸取精华,倡导“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观念,并顺应新形势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构成了外交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


最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源于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崇高精神和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宽广胸怀。习近平主席指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之间的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大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场合,更是站在世界和谐、人类进步的高度倡导美美与共、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展现出虚怀若谷的大国气度。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和外交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外交形象熔铸于具体行动、外交语言、制度优势之中。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已然树立了东方大国独具特色的形象。总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自身的大国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思路。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