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丰子义:从人的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  /  

丰子义:从人的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12-04 作者: 丰子义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样,既遵循规律,强调科学发展,又突出人民至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而形成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化道路。

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来自黑山、罗马尼亚、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代表、在京驻华使节代表等共话全球发展,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CGTN、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深圳卫视、封面新闻等30余家媒体代表深入报道此次会议。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丰子义出席本次大会并在“分论坛一: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全球发展”发表演讲,现将其发言内容发布如下: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样,既遵循规律,强调科学发展,又突出人民至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而形成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化道路。


本文字数约5593字,阅读需要6分钟。


cbb28322a86e8d32ba3a1d46fb4a3b90.jpg

丰子义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发展的重大实践创造,又是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它所具有的内涵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所显示的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对其加以认真研究、总结,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区别,就是两种现代化所遵循的逻辑不同。西方现代化遵循的是资本逻辑,以资本为中心,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人的逻辑,以人民为中心。从历史上看,西方现代化确实是按照资本逻辑发展起来的,没有资本的出现,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形成;没有资本的发展,就没有西方现代化的兴起与扩展。资本成为现代社会旋转和现代化发展的轴心。西方现代化在今天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以至危机,同样也是由资本逻辑造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好相反,它始终坚持的是人的逻辑,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


现代化所要追求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要说现代化的“中国式”,这是最为显著的特点或本质特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内涵,需要加强人学的理论阐释。


何谓“人的逻辑”?简要说来,就是人的生存发展过程所包含的内在要求、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所反映的是人的发展规律。就像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样,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的逻辑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环节及其联系、通过具体发展过程来展现的。就像资本逻辑总是通过资本的本性、资本的运作方式、资本的生产逻辑、流通逻辑、分配逻辑和消费逻辑来体现一样,人的逻辑也是通过不同的方面来体现的。如人的逻辑的起点和归宿、人的发展的基本顺序和推进方式、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机制等,就是人的发展逻辑的具体内容和要研究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按照人的逻辑的这些内容、要求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人学内涵主要是从如下方面得以显现的。


一、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很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则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就是现代化建设的追求与使命。这种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根据人的发展逻辑确立的。人的生存发展,总是通过人的生活来体现和反映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不断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这就是人生的基本追求。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的生存发展的逻辑主线。


正是依据这样的逻辑,现代化建设与人的生活密切连在一起。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现代化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但最后还是归结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好适合人的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分配、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体系等社会建设,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守护好人们生存发展的家园。


现代化的各种建设都是围绕人的美好生活来展开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各种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才能真正称得上“美好”,人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正因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满足这种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现代化的推进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一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讲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注意需要的合理性问题,即需要的提出应有合理的限度。需要是否合理,主要涉及两大尺度,即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


内在尺度是以主体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所提出的标准。看某种需要是否合理、正当,重要的是看其是否符合人的正常生存发展,并且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滞后或误导人的正常生存发展的需要,肯定谈不上合理,更无从实现。


外在尺度是依据客观现实和发展条件所提出的标准。它突出需要及其满足的现实性和条件性,旨在强调需要的提出和满足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现有的条件为前提,超越历史阶段和现实条件的需要及其满足都只有抽象的可能性,而没有其现实性。这两大尺度的确立,事实上就提出了需要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问题,即需要及其满足既要合乎人的发展的目的,又要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样,既遵循规律,强调科学发展,又突出人民至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而形成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化道路。


二、现代化的推进逻辑


在世界现代化史上,各个国家的现代化既有共同特征,又在具体推进上大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按照人的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推进要求来展开的。


就人的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涉及的方面是丰富全面的。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涉及劳动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人的素质、人的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这些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人的劳动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人自身发展的状况,个性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适应人的各方面发展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实施过程中,“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是具体的体现。在“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中,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要满足人们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生活需要;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协调。就人的发展的推进要求来看,也是有其逻辑顺序的。首先是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后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满足其他需要。正是循着人的发展这样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形成了独特的顺序,这就是在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后,不断满足人民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依次推进各个领域的现代化。


总体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逻辑所反映的就是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由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要不断向高层次推进,因而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所以是首要任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阶段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对于人民的基本生活来说,过去“有没有”的矛盾基本解决了,现在“好不好”的矛盾突出了。


伴随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的扩大,消费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从“数量”向“质量”转换,明显增强发展的质量优势。因此,高质量发展就是由新时代新阶段人们需求的变化引起的,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适应和满足这种高质量发展。


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种本质要求也是由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人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就是要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当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讲共产主义时,就首先谈到了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的两个前提:一个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是交往的普遍发展。之所以要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首要前提,就在于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只能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也就是说,如果贫困问题解决不了,根本无法谈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马克思还讲过,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可以说,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未来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其目标追求的。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促进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是基础性制度。这就要坚持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别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所推进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而且是精神生活以至全部生活的全面富裕。“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这种全面的共同富裕自然是由人的全面生活决定的,是其必然的内在要求。


要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实现公平正义。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逻辑之分,实际上就直接涉及两种现代化有无公平正义、能否实现公平正义的问题。在资本主义世界,由其资本逻辑所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无法解开资本的增值和人的贬值的死扣,无法彻底消除劳资对立,因而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很难真正做到公平正义。而中国式现代化由人的逻辑所决定,必然要坚持人民至上,而要真正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平正义。


在现代化过程中,共同富裕的主体是“人民”,范围是“全体”,要求是“共同”。由这样的基本规定所决定,共同富裕绝对不能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能以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事实上,共同富裕本身就内含着公平正义,是其应有之义。因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再多,只要失去了公平正义,就很难达到共同富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在共同富裕的公平正义问题上,还是应当坚持这样的原则:首先要把蛋糕做大,然后分好蛋糕。因为有蛋糕才谈得上分蛋糕。这就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蛋糕做大做好,在此前提下,切实把蛋糕切好分好,防止两极分化。


四、现代化的推进方式


人的发展逻辑是一步步推进的,由此决定的现代化也需要渐进式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总目标,也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总目标、完成这一系统工程,必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但是,现代化建设也是有规律的,必须切实按照规律来稳步推进。应当看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面临的形势也日趋严峻。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化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改革发展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特别是伴随我国发展正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现代化建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扎实推进,稳中求进。全面实现现代化,既是一个宏伟蓝图,又是一个具体发展过程。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代化建设只能提出应当解决而且确实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任务,不是把目标定得越高越好,也不是把过程缩减得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就要求注意现代化推进的历史性和过程性,用历史的观念和过程的观念正确对待现代化。既然现代化的推进需要一个稳健的发展过程,那就又涉及现代化的主体即人自身的问题,即如何看待人是目的还是手段的关系问题。


应当肯定,人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关系中,始终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始终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目的,即“人是目的”。对此,无论是康德还是马克思都有明确而深刻的论述,尤其是马克思,其理论主题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置于各种关系的最高位置,将人作为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生存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没什么意义。因此,“人是目的”的价值指向和基本原则永远不能动摇。但是,坚持“人是目的”,不能忘了“人是手段”。


如果人人都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当作手段,那么这个目的一定是会落空的。强调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如此,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团结奋斗,才能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这在客观上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就源自人的发展水平,即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水平。


伴随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现代化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内涵,这就对人们的素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能力,才能有全面现代化的切实推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