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一季度经济,“零下6.8”,很冷,怎么办?

一季度经济,“零下6.8”,很冷,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4-17 作者: 人大重阳 

2020一季度,“史上最漫长春节”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6.8%,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季度最低。有人惊呼,这是“寒冬”。-6.8,关于“经济温度”的种种猜想已然落定。但它到底是“寒冬”,抑或只是疫情“寒潮”带来的“倒春寒”,就要从具体数据挖掘大趋势才能看清。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疫情影响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王文;本文执笔人:贾晋京、卞永祖、曹明弟、刘英、杨凡欣、陈治衡、崔一喆,本文首发于4月17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2020一季度,“史上最漫长春节”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6.8%,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季度最低。有人惊呼,这是“寒冬”。-6.8,关于“经济温度”的种种猜想已然落定。但它到底是“寒冬”,抑或只是疫情“寒潮”带来的“倒春寒”,就要从具体数据挖掘大趋势才能看清。


病毒无情,延缓了春天的脚步;经济有意,如果数据“不太冷”,将使人们感到“暖心”。


图源:国家统计局


一、从总体看,“零下6.8”并不寒冷


疫情带来的“经济寒潮”,主要影响的是居于一季度中段的二月份,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均采取了严格措施限制人员流动,控制疫情蔓延,大量企业生产经营“冻结”,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预期之内。


不过,一季度总体数据告诉我们,物价、居民收入与去年底相比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失业率甚至有所下降,基本保持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稳定。一些领域还出现了亮点,例如,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没有想象中严重,新型服务业还有较快增长。这说明,在制造业服务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仍在加快。


从趋势上看, 3月份主要经济降幅明显缩小,经济回升非常明显。几项重要宏观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商品出口等下降幅度比前两个月分别收窄12.4、4.7、10.6、6.3和8.7个百分点,从3月份开始的复产复工正在带动经济发展重上正轨。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全面恢复,预计未来经济将有一个更陡峭的反弹。


总体上看,虽然第一季度数据下降幅度达6.8%,但增长动力、潜力还在,更像是一股倒春寒,并不让人感觉到十分“寒冷”。 形势依然严峻,寒潮仍未褪去,我们只是看到了春天的脚步,但仍需与寒冷奋战。我们预计,二季度和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重回正轨,全年增长有望保持在3%左右。


二、从需求看,消费热度为中国经济“保温”


一季度零售总额有所下降,但生活必需品和实物网上零售则较快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万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3月商品销售降幅比前2月收窄5.6个百分点。受疫情限制不能外出就餐而餐饮收入大降44.3%,而生活必需品如粮油食品则增长12.6%。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1.85万亿元,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6%。


从需求侧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马车。2019年,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8%、31%和11%。在疫情冲击全球的当下,出口要稳住,投资要推进,而消费则要刺激。曾经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我国也会伴随23个部委和中央及地方的消费刺激政策发布,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逐渐走出家门,14亿人大市场,消费会逐渐恢复、反弹和回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消费这辆主力马车,既有放松车房等限购限贷的空间,也有耐用消费品的潜力,更有必需品的基本盘保证。


从消费方式看,消费受到疫情短期抑制,网上买菜、网上上课、网上消费会成为新常态,以往线下消费会改为网上消费方式。无论是网民还是手机网民都有七八亿人,伴随疫情的控制,5G基础实施全面推开,网上消费更加如火如荼。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快速提升。


从消费潜力看:一方面,今年我国将实现全面脱贫攻坚,14亿人迈入小康社会,而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是最大的。另一方面,从出境游和购物等看出需求其实是在稳步上升的,伴随90后步入消费主力,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而中等收入以上群体高达五六亿人,我国消费转型升级趋势不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也正是为了满足更高需求而增加供给,因此,我国消费潜力巨大。


从消费能力看,面对疫情冲击,与美国低储蓄率不同,由于40%的人手上没有现金需要发钱度过难关。我国储蓄率远高于美国,更多消费是受到抑制而不是消亡。伴随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善,我国消费能力更进一步会发挥。截至目前包括杭州、济南、沈阳等地发放消费券,杭州三天就激发了上亿元的消费。而武汉刚刚发布的5亿元分批的消费券,也将拉动大量的消费。因此,消费券的使用范围不仅限于餐饮、文旅,还可以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激发消费这辆马车,拉动经济稳健增长。


三、从供给看,新基建为持续向好发展注入能量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较大。但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3.2%,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增长39.6%,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增长36.7%,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17.4%。显而易见,与科技、数字沾边的投资逆势增长,新基建恰逢其时。


“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本质上是数字化、高科技的基础设施。


与传统的“铁公基”相比,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紧密连接市场,撬动投资和建设。既能通过基建拉动上下游的投资需求,提振消费,为中国经济度过短期难关、支撑长期繁荣夯实基础设施的基石,又通过市场机制的约束和激励,开展适度超前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量的供给和产能,带动十几万亿元人民币产值的新经济,为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


四、从主要动力看,服务业从“数据底”升温


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动力,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但从3月当月恢复情况看,这也许就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底部了。3月份的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降幅较1-2月份收窄3.9%,可以看出,服务行业正处在升温状态。带动恢复动力来自于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在1-2月份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反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1%和0.7%。


可以说,一季度数据显示出“危中有机,发展可期”,我们不妨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从行业的上下游来看,服务行业属于下游产业,由于其更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行业对于需求的敏感度更高,正如疫情期间云会议服务得到更广泛使用则是直接反应出大量的需求,使得人们复工复产的工作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因此,建立在数据流上的服务需求增大使得数字经济产业链条的发展图景更加清晰,互联网服务、物联网、大数据等行业发展得到了优化。当然,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且终将消失,往日的需求也将逐步恢复,需要提前布局将要面临的需求分流带来的影响。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鼓励相关数字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金融支持渠道,将是趋势所在。


五、从进出口看,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其中,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83亿元。

数据显示,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量有所减缓,但3月进出口好于预期。环比2019年一季度数据,进口总量保持不变,出口总量略有下降。从“盘子”内部结构变化看,进出口贸易结构继续有所改善。


首先,自贸区红利得以释放。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集成电路进出口大幅增长,拉动外贸整体增长了3.3%。半导体产业合作,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亮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能源贸易,也贡献了1.7%的增长点。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极大地促进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未来,中国-东盟自贸区仍将释放巨大红利。


第二,中国市场潜力充分展现。一季度环比进口总量不变。可以看出,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中国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得以充分展现。一季度消费品进口增长13%,其中增长最显著的是肉类,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143.5%,猪肉一项进口近百万吨。进口医药材及药品619.1亿元,增长14.8%。另外,一季度进口铁矿砂2.6亿吨,增加1.3%;进口原油1.3亿吨,增加5%;进口煤9577.8万吨,增加28.4%。从贸易品结构看,中国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对世界经济增长仍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第三,新兴业态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一般贸易数据向好,说明中国产业结构中的自主产品仍然在增加,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新兴业态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额增长34.7%,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继续保持蓬勃发展。


第四,从世界市场来看,“一带一路”推动市场多元化。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进出口总值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高出中国外贸增速9.6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1.4%,反映出“一带一路”沿线外贸发展空间广阔。


在全球贸易减速的大背景下,中国6.57万亿元的贸易额实属不易,是政府、企业等多方努力复工复产的结果。


六、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将率先回暖


在中国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情况下,境外形势却愈加严峻,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风险明显大于内部风险,经济发展也可能会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挑战。


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增速均发生了明显的下滑迹象。根据IMF的预测,2020年全球GDP总值将会下降3%,经济衰退幅度远远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严重程度直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IMF还曾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会达到3.3%的水平,仅仅三个月之后,IMF组织的预测就发生了反转,由此可见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极大地增加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主席耶伦预计2季度美国经济降幅将会达到30%,荷兰银行预计法国二季度将收缩12.5%,英国预算办公室预计今年英国二季度经济将会剧烈收缩35%。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采取了有效措施应对疫情,并成功在近期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已经开始全面复工,二季度中国各项经济指标会出现显著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附近。预计中国经济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在今年二季度步入复苏阶段。(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