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吴奇聪:明德战略对话的世界意义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明德战略对话  /  

吴奇聪:明德战略对话的世界意义

发布时间:2025-10-24 作者: 吴奇聪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奇聪在《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经过持续两年的实践,“明德战略对话”的意义已超越了一次性活动范畴,正发展成为推动国际认知转变和理念创新的长效机制。

编者按:继2024年首届“明德战略对话”之后,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系列活动近日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地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奇聪在《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经过持续两年的实践,“明德战略对话”的意义已超越了一次性活动范畴,正发展成为推动国际认知转变和理念创新的长效机制。现将文章发布如下:(全文约27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动,全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上升。大国竞争与地缘政治摩擦此起彼伏,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然而国际社会在战略思想层面的沟通却明显滞后,缺乏跨越分歧的有效对话机制。各国彼此认知鸿沟扩大,战略疑虑和误判风险随之增加。

同时,当前世界还面临着严重的“信任赤字”和“认知割裂”困境:大国互信基础削弱,一些国家对他国战略意图心存疑惧;不同文明和社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对彼此的发展道路和核心关切理解失真。

与此同时,国际话语权分布不平衡,许多新兴国家和发展中社会的声音难以得到应有重视,全球治理讨论呈现“西强东弱”的失衡局面。在此背景下,国际战略学术界亟须一个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跨越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的藩篱,弥合认知分歧、重建信任基础,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凝聚智慧共识。

正是在时代呼唤沟通桥梁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于2024年创办了“明德战略对话”这一高端国际战略学术交流平台,并于2025年10月继续举办新一届对话。此次对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为主题,邀请来自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地的数十位重量级前政要和知名学者来华实地交流,共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寻求契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对世界发展理论的创新探索,成为此次研讨的焦点。这一全新路径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西方模式的经验借鉴,彰显出现代化道路的多样化可能。通过明德战略对话,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同行围绕全球治理理念、现代化模式比较、国际秩序演变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将对话成果以严谨的学术形式纳入全球知识体系,努力实现从单向叙事的“中国故事讲述者”向参与塑造全球议程的“思想贡献者”的转变。

明德战略对话的一大特色在于创新了交流形式,突破一般国际研讨“纸上谈兵”的局限,采取“身临其境+头脑风暴”的独特模式。主办方组织海外嘉宾深入中国发展的前沿一线考察调研,如参访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浙江民营企业和北京中关村创新基地等,让嘉宾亲身感受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眼见为实的实地体验,外国战略专家对当代中国的认知更加立体深入,为随后展开的思想交流奠定了客观基础。在随后的高层论坛和闭门研讨中,中外代表还围绕全球治理、发展模式、国际秩序等主题坦诚对话,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碰撞思想、共谋对策。

明德战略对话的实践证明,这一交流机制在构建思想共识、培养战略互信、提升跨国理解方面卓有成效。以2024年首届明德战略对话为例,10位来自欧美的战略专家经过7天紧凑行程后普遍表示此行令他们大开眼界、印象深刻。不仅亲眼目睹了中国城市的蓬勃活力与科技跃升,更通过深入交流实现了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知再校准”——许多先入为主的成见被消解,一些合作共识开始酝酿。此次对话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媒体以及美国《外交学人》等西方媒体共发布近百篇深度报道,对明德对话激发的思想共鸣给予积极评价。这些成果表明,明德战略对话正在逐步消除隔阂、拉近中外认知差距,为全球战略沟通注入难能可贵的正能量。

经过持续两年的实践,“明德战略对话”的意义已超越了一次性活动范畴,正发展成为推动国际认知转变和理念创新的长效机制。随着这一高端对话平台的常态化运行,将有越来越多国际有识之士借此客观了解中国的发展实践,更多建设性声音融入对华及全球治理的认知体系,偏见和误解的空间将被逐步压缩。在当今地缘政治复杂演变的背景下,作为民间外交的一种创新形式,这种超越分歧、直面问题的战略对话尤显珍贵。

一方面,它为西方战略界校准对华认知、消除疑虑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国决策者和学者深入了解外部世界的真实关切打开了一扇窗口。通过持续的平等交流,明德战略对话真正将文明互鉴与战略互信落到实处,也为各国深化对全球治理议题的理解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明德战略对话”这一名称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明德”二字取自中国古代“四书”之首的《大学》,意指以光明坦荡之心交流,以高尚品德凝聚共识,与对话倡导的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精神,为交流平台注入了独特的人文底蕴相契。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首届活动致辞中指出,对话以“明德”为名是旨在向国际学术界展示真实、光明、全面的中国发展图景,弘扬深化理论研究之“德”,凝聚合作共识之“德”,推进全球发展之“德”。对中华文化智慧的巧妙运用,不仅提升了对话的思想高度,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致力于文明互鉴、合作共赢的真诚意愿。

凭借在国际战略思想交流、全球治理认知、跨文化理解和民间外交等方面作出的独特贡献,“明德战略对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二轨交流平台。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这一对话机制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凝聚世界共识,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这正是“明德战略对话”之于世界的深远意义所在。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