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作者: 朱光耀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出席会议并发言指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尤其体现在绿色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两个重要领域。
编者按: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系列活动举行。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出席会议并发言指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尤其体现在绿色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两个重要领域。现将其发言实录发布如下:(全文约260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我直奔主题,因为这是战略性的对话,我们需要讨论如何更好地分析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以及如何考虑全球经济合作。
二战结束80年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的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我们要推动全球经济多极化而不是单极化,这是大家趋同的认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今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目前全球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机,战争、气候危机、不平等、技术风险等构成“全球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最近几年提出了四个非常重要的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为解决这些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引。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大倡议极其重要,全方位涵盖发展、安全、文明和全球治理领域,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这不仅在中国适用,而且在整个世界都适用。发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多样文明是世界的底色,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是: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行动导向。以上五点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定推进和平与发展事业,坚持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坚信中国能完成今年的发展指标,实现GDP5%左右的增长,中国的GDP规模将会达到140万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我们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尤其体现在两个重要领域:一是绿色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技术的进步和绿色转型发展都会使得未来五年的中国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领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性社会基本建成。
关于中国碳达峰的时间节点,我们制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十分自信能够在2030年或者更早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根据英国网站Carbon Brief的公开信息,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碳排放量下降了1.6%,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的12个月里,中国的碳排放量下降了1%,预计中国将早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
在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做出巨大努力的同时,我不得不说,非常遗憾的是,美国再一次退出《巴黎协定》,这对全球协作应对气候危机是个巨大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我始终坚信,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这样的挑战符合每一个国家的利益,也符合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利益。因此,我十分希望下个月在巴西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也希望所有国家通力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这对整个世界至关重要。
当前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聚焦创新驱动,颁布了一系列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推动AI技术以及AI产业的发展。
中国与美国或在算力方面存在着一些差距,美国仍想阻止中国进口先进芯片。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有自己的明显优势,中国是世界上AI技术应用场景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在电力基础设施的优势有力地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特别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去年中国生产了10万亿千瓦时电力,而美国发电量是4.3万亿千瓦时。
未来五年,我们能够有效利用这些优势,同时补足短板推动AI技术的进步,以及机器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信这对于我们生产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与此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治理上坚持开源,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克服“数字鸿沟”问题,能够给全球南方以更好的支持。
现在我们正面临很多的挑战,我们要携手共进,通过谈判、讨论来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让一切都回到正轨。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政策协调,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