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意大利原幕僚长:当美国摇摆于能源道路时,中国已锚定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趋势研究  /   明德战略对话  /  

意大利原幕僚长:当美国摇摆于能源道路时,中国已锚定未来

发布时间:2025-10-28 作者: 丹尼尔·乔瓦尼 

米兰机场管理集团董事、IREN能源环保集团董事、原意大利总理府幕僚长丹尼尔·乔瓦尼出席会议并发言指出,当把美国和中国相比较时,美国的战略是非常脆弱且短视的,欧洲也是这样。

编者按: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系列活动举行。米兰机场管理集团董事、IREN能源环保集团董事、原意大利总理府幕僚长丹尼尔·乔瓦尼出席会议并发言指出,当把美国和中国相比较时,美国的战略是非常脆弱且短视的,欧洲也是这样。现将其发言实录发布如下:(全文约220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国家的关键角色,首先体现在其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中国构建了根基深厚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打造具有韧性的技术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实际上是整体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家的投资不仅流向实体基础设施,同样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而这正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今,中国拥有约7000万名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他们在制造业一线从事生产与创新活动——这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社会投资。

十年之后怎么样了呢?这十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首先看一组数字,中国的GDP以5.6%的实际增长率在增长之中,这是一个平均数字,大概是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多一些。中国的生产力在逐渐地提高,中国在逐渐巩固其在出口领域的领导地位。它的出口基本达到了1万亿美元,这是去年的数字。

总体来看,中国制造2025已基本实现了其初期设定的多项战略目标。如今,中国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全球引领地位,在清洁技术、工业现代化等多个关键行业也确立了主导优势,更不用说其在基础设施方面所奠定的坚实基础。整体而言,中国已基本成为一个在全球产业链中难以被替代的典范。即便在复杂的全球关税与贸易摩擦环境中,中国依然保持了较强的经济韧性与持续的增长态势。

我个人认为,现今美国的策略其实较为脆弱,特别是当把美国和中国相比较时,美国的战略是非常脆弱且短视的。美国如此,欧洲也是这样。过去制定了长期的愿望和战略,但欧洲的能力不行,因为欧洲既疲弱又支离破碎。目前欧盟内部也都各自有自己的打算,每个国家内部情况也很复杂。

关于未来的预测:在能源政策方面。当前,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挑战——这既包括中国自身的内部挑战,也涉及美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从能源结构来看,中美两国仍有相似之处:约80%的能源供给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中国过去更侧重于煤炭,而美国则更依赖天然气和石油——特别是在页岩技术推动能源自给后的近十年来。与此同时,中国已在新能源的生产与消费规模上跃居全球首位,并在相关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相比之下,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推进动力相对不足,仍较为依赖传统能源路径。这让我联想到一组数据:大约十年前,美国在能源贸易中因高度依赖进口,造成了约4000亿美元的逆差;而去年已转为800亿美元的顺差。这一结构性变化,与特朗普总统推动的能源自给政策以及中国在持续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密切相关。

关于特朗普质疑可再生能源以及中国积极发展的这一对比,其背后确实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的现状。这背后不仅是能源技术的选择,更涉及经济结构、政治考量和未来全球竞争力的战略布局。

中国已制定并实施了系统的温室气体治理方案,聚焦于新一轮的投资布局,特别是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自2020年以来,中国持续致力于提升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并通过所推出的各项政策措施与发展目标,积极倡导全球协作。这一路径再次凸显出中国与美国在应对思路上的差异:中国并未采取单一或单边的手段,而是始终强调多边参与合作共赢。

能源转型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关键挑战。在此进程中,通过多边框架强化国际合作,凝聚各方共识并推动协同行动,是应对这一复杂议题的关键。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